八一中文>穿越重生>蜀汉的复兴>第四六零章 君臣一心否(一)

回到皇宫,负责政务的简单、糜照等人早已等候多时。

这一年来,简无双等复兴社留守人员,对自己的兄长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很清楚,今上乃是英主,性格不是很温和。当年乃是迫于形势立了他做太子。在刘禅禅位以后,这位上台,双方能否有效的合作,说实在的,大家心里都没底。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新皇上位后比刘禅好打交道多了:平时一般不管事,你需要他出面镇场子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推辞。非但如此,对于朝廷内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和复兴社始终走不到一块的人,这位皇帝还主动的进行劝解或者镇压。

自家老大可能和能够召唤流星雨的大魔导师刘秀一样,都是位面之子吧?这种性格的皇帝都能弄得服服帖帖。

其实,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了解到几千年后的历史发展进程后,其所作所为,应该也和现在的刘谌差不多吧?

“臣等拜见陛下。”

“众卿免礼。嗯,现在全国的秋收陆续开始了。你们那边有什么需要朕去做的没有?”

“臣等不敢,陛下主动到田间割麦,已经足以垂范全国。目前,雍凉二州各郡县官员,均已约定,农忙的这十几天,除必要的留守人员之外,其余人等全部下乡割麦。”

“善!农民辛苦一整年,最要紧的就是春耕和秋收的这两段时间。今年的小麦收割期如此,一两个月之后,益州那边的稻谷收割,也是如此。”

“臣等领旨。”

“大司农,现在府库内还有多少存粮啊?”

“回禀陛下,去年五月各军出兵以前,长安、成都、汉中三大库房内存粮三千三百万石。经过一年的消耗,在上个月,已经降到了一千九百八十万石。”

“什么?”刘谌只是不管事,但不代表他什么都不懂:作为穿越者表明身份后的福利,他是现在除了关彝之外,唯一能够进入大司马府那栋独栋小楼里的人。在那栋楼里,是穿越者穿越近二十年来,陆陆续续的写下的回忆录——其主要内容就是后世的发展轨迹、政治经济学、科技树等。

所以,这位皇帝现在的学问和见识猛涨。他当然知道库存粮食低于两千万,若是这时候来个旱灾蝗灾的话,朝廷就难以为继。

“陛下,这也是没有办法。大司马在本次东征前,一次性征兵十七万。这十七万新兵的安家费就高达十七亿,此外还有随军的民夫,征调的异族人员、牲畜等,都要发钱。朝廷一下子放入市场的钱超过了二十五亿……虽说发的都是钱,但是这些新兵的家人拿到钱后主要还是用来买粮食。为了保证粮价稳定,我们不得不敞开供应粮食。所以,大军还未开动,库存就已经减少了四百多万石。

战事起后,潼关这边还好。每月耗粮不过五万石左右。并州方向,在大司马的主力方向,我军粮道通过吕梁山维持后,每月耗粮高达三十五万石。至于大将军的幽州战线,虽然兵力只有大司马主力的三分之一,但由于路途遥远,加上马匹众多,因此这每月耗粮也在二十万石左右……如此算下来,一年时间,我国光是供应三支出征兵团,也每月需要消耗存粮六十万石。加上有些粮食在运输途中被敌军焚毁……一年下来,这三支兵团至少消耗了七百五十万石粮食。然后再加上这一年留守兵团七万余人的消耗、朝廷官员的俸禄等。能够在今年秋收开始前,还能有一千九百多万石的库存量,臣等只是觉得侥幸。”

侥幸什么?当然是今年是个好年景,非但不用赈灾,反而还可以收税了。

“哎,朕明白了。大司农辛苦了。”

“不敢,臣等开始的计算过于乐观。对粮道维持需要的耗费计算不准确。以为光是凭借库存就能支应三年以上。这是臣等犯了大错!”

“哎,事事难以预料啊,当初庙算的时候,我们可都没有想到要去翻越吕梁山维持粮道啊。不过现在好了,西河粮道已经彻底打通。嗯,大司农,大司马那一路每月粮耗已经下来了吧?”

“圣明无过陛下,现在西河粮道彻底打通,并州一线每月粮耗已经降到了二十五万石以下,加之今年的秋收应该很是不错。臣等有信心在今年十月以后,重新把库存恢复到两千五百万石以上。”

“甚善!”对糜照的计算表示了肯定后,刘谌转身看向简单:“长史主持征兵,应该还很顺利吧?”

“非常顺利。四月大司马的征兵令发来,虽然碰上雍凉秋收逐渐开始,但国内百姓还是踊跃从军。到现在,五万新人已经征召完毕。”

在这里,简单在国内征召的,大多数是新征随军民夫。而关彝需要的兵额,更多的是从以前的随军民夫里征召。毕竟,这些人跟着军队高强度的工作了一年,无论胆色还是纪律性,都比刚刚从农田里找来的新人要强得多。

“长史这个以新换旧的方略很好,就这么办吧。大司马有没有说,这新征的五万人,他要加强到哪里?”

“大司马说,现在冀州、并州的战事都已经陷入僵局。接下来的局面,就是汉晋两国国力的比拼。谁先撑不住谁就会主动进攻,然后就会露出破绽。那个时候,才是决战之时。所以,大司马的意思是,这五万人,还是先集中训练比较好。呃,至于集训的地点,为了节约成本,臣等准备把他们安置在华阴。”

“嗯,可。说到华阴,前将军那边还好吧?是否需要补强


状态提示:第四六零章 君臣一心否(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