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那胖子往城西走了,咱们还继续跟着吗?”
直到出了招商大厅,得了管家的体现,杨慎才发现,原来自己为火热的气氛所感染,竟然不知不觉跟着胖子等人走出来了。
“反正都跟出来了,干脆跟到底吧。”杨慎摇了摇头,不由哑然失笑。
其实,食品加工区只是招商大厅中的普通一角,相对于这种相对新奇的行业,诸如纺织、加工、组装等行当才是大热门。后面这些都是相对传统,比较容易理解,或者已经见到实例的,商人们自然更乐于参
不过,就是这么个人气一般的食品加工区,火热程度已经让杨慎惊叹不已了,那些他未曾关注到的热门行业,人气会有多高也是不言而
所以,既然已经出来了,杨慎也没有回转大厅继续观察的心思,反倒是打算抓个典型,从头跟到尾,也可以对天津的状况有个全面了解,杨才子虽然不懂统计学,可还是无师自通了典型跟踪的调研方法。
进城的时候,杨慎也没怎么多留意,等跟着胖子一走才发现,原来城里面已经大变样了。
各个衙门都步了总兵府的后尘,看方向,他们正前往的专利局,就是原来的清军厅。
总兵府和清军厅既然已经这样了,其他的诸如兵备道、户部分司这些,想必也都已经改头换面,变成了其他机构。
民居倒是没有多大变动,不过朝着街道的一面大多都改造成了门房,门口也挂出了招牌,或是客栈,或是酒肆,甚至有些地方面面是一个门脸,却挂着好几块招牌,除了本店之外,剩下的大多都是仓库、民居出租的告示。
天津这里本来就以军户和商户居多本就是机灵人儿,去年下半年以来对新衙门的动态也看得分明,都嗅到了新政之中的商机,所以他们也都用自己的方式把握着机会。
如今的天津城,虽然表面上变化不是很大,可实际上,这里正在向着一个未知的方向高速发展着。至少对杨慎来说是这样的,无论是他的学识,还是管家的阅历,都不足以让他预测出天津的未来到底是怎么一个景象。
不过,即便做不出预测,可眼前的情况他却看得分明,从商人们热切的目光中,百姓们到达目的地,心愿得偿的欣喜中,还有那些新官吏接人待物的态度和姿态中,杨慎看到了民心所向也看到了新政带给大明的希望。
他很迷惑,对于谢宏的新政和种种举措,士林中满是恶评就连他一向宽和的父亲杨廷和,和最为睿智的大明首辅李东阳,对之都满怀着警惕之心。
长辈们都是如此,他到了京城之后,也受了不少影响,这次来天津,他本也是报着勇入虎穴,智破敌谋的心情来的。
可到了天津后,眼前所见,耳中所闻都告诉他这里没有阴谋。
有的只是一群让他陌生的官吏,这些人的身上完全看不到大明传统官僚的高高在上;
一群他从没见过的商人,这些人的脸上,没有一般商人的卑躬屈膝
还有成千上万的贫民,这些人告诉他,士林中一直赞颂的弘治中兴是谎言!
现在离消息刚刚放出去不到一个月现在能赶到这里的贫民恐怕还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而这么庞大的贫民数量,却仅仅是河北、山东两个省的,若是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天下,那这样的赤贫之家会有多少?
中兴之世?盛世?
数千年以来,关于什么样的世道可称之为盛世,说法很多,标准也不一。总体来说,一般盛世会出现在开国年间,由乱及治之时,往往会吏治清明,民间财富也充裕,社会风气会很不错。
不过,若是脸皮足够厚的话,当年南宋偏安一隅的时候,为了粉饰太平,宋高宗也称过盛世。比宋高宗更无耻的话,杨慎就不知道了,因为那事儿还没发生。
后世辫子朝的遗老遗少们,也鼓吹着一个盛世,那就是年年文字狱,天天饿死人的‘康乾盛世,了,华夏人再无耻,总也是比不过这些蛮族的,因为他们本来也没有脸面这种东西。
当然,在杨慎这个儒家子弟心中,还是有标准的,《礼记》所载,孔子曾经说过:“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儒家圣人心中的大同之世了。
这不正是天津正在做的吗?通过商业将商人们组织起来,通过工业给失地农民和赤贫者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可以养家糊口。于此同时,在辽东,在三边,谢宏正在做的那些,不正是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吗?
而且,同样以孔圣人的说法来讲,仁政是什么?很简单,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
在天津官吏身上,杨慎看到了仁德,从四川到江南,再从江南到京城,除了天津,他又何尝见过官吏们身上出现过这样的态度?要知道,他们面对的可是一群商人,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群人。
在新政的具体措施中,他看到了宽和,从两省赶来的百姓都和难民差不多,可到了天津之后,受到的接待可比难民高多了,外面成排的屋舍就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那些屋舍有些简陋,不过对那些百姓来说,却已经足够好了,何况,根据那些办事文吏的说法,等到工程工人召足之后,会先在城外修民居,然后再修路。
先百姓之忧而忧,杨慎觉得,这似乎比范相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更上了一层楼了,前者是实实在在的,而后者却是一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