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翻到最后?
杨沐稍异,将厚厚的奏章铺开,直接看到了最后一段,顿时大惊。
这……
鸿国、越国、宋国、彻国、羽国、风国……
十几个国家,纷纷邀请苍国出兵伐魏,并且言明一切追随霸主晋国,希望苍国深晓大义,莫要因为与晋国交恶,而与各国断交。
明显,是这一份带有威胁意义的书函,虽然不是国书,但是其表达出来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要么出兵伐魏,要么与晋国所主导的联盟背道而驰。
如果选择了前者,大家继续做朋友,邦交和贸易也正常进行。
如果选择了后者,那么不好意思,晋国说怎么办,我们大家就都怎么办,晋国说要断绝一切与苍国的往来,那么我们大家也断绝与苍国的往来。
何其霸道!
杨沐的脸色不太好看,这些明显是抓住了苍国的痛点,如果用这种方法断绝与各国的合作,那么对苍国经济的打击一定很大。
因为,苍国的三件主要的商品——大白纸、书籍、衣服,都不是什么必须物品,各国少了这些东西一样能正常运转,高层贵族大不了花钱,从别的国家倒买就是了。
总之就是一句话,各国就是用经济手段逼迫苍国,只要苍国不加入伐魏联盟,那么就会遭受到各国的抵制,不允许商队往来。
平心而论,目前有充足资金在手的杨沐,并不是十分忧心经济损失。
但是,晋国的这些个小弟,个个实力都不弱,未来对苍国的军事威胁,才是最为大的。
当初会盟的时候,鸿国出兵二十万,越国出兵二十万,宋国出兵十万,彻国出兵八万,羽国出兵十六万,这些兵力都还只是这些国家一小部分的战力,主要是跟在晋军后面,捡一捡豆子。
可见,这些国家的实力,就算是不及盛国,也相去不远了。
如果站在了伐魏联盟的对立面,将来就要面对整个联盟的压力,处境就如同今天的魏国,有可能被活活拖死。
“对了,阮国呢?这一次伐魏之战,除了晋国之外,就是阮国出力最多,阮国女皇有何表示?”
杨沐问秦长风,毕竟阮国是一个大国,他倒是好奇那个聪明的女皇,到底作何选择。
“我商务部并未收到阮国朝廷的文书,目前一切运转正常,各种货物出了晋国之外,就数阮国交易量最多,民间各商人的关系可好得很。”
“是嘛。”
杨沐点点头,稍稍放心了一些,阮国并没有拿两国的邦交来做要挟,这一点倒是对得起两国之前的盟约。
“陛下,那臣该如何回复那些国书?此是商务部也是左右两难。”秦长风苦着脸,问道。
“回复个屁,你商务部负责与诸国之贸易,此等事情自然不用你们来操心。至于外交部那边……”
杨沐沉吟了,到底是应邀参战还是与拒绝,这一封国书过去,就是完全两个概念。
不去,集中精力吞并盛国。
去,同样要冒着与晋国乃至整个伐魏联盟决裂的风险。
杨沐不禁感叹,看来这些国家是自恃吃定了魏国,急着寻找下一个软柿子下手了呀。
咦?
为何一定要将就伐魏联盟呢?
魏国,还有救么?
灵光一闪,杨沐展开了一条新的思路,魏国虽然在诸国的强攻下节节败退,但是毕竟是一个屹立了几百年的大国,实力强劲,底蕴深厚,是有能力与晋国和楚国争霸的国家,国内兵将数百万,不可能一朝之内就丧尽。
与其说,魏国是打不过晋国,还不如说是后勤和补充跟不上,国内的百姓不能迅速转化为上阵杀敌兵将。
就如同历史上的秦赵长平之战,真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才导致战败的么?
前前后后,赵国一共死了七十万大军,双方拉锯了几年,赵国一个北方靠近草原的国家,生产力跟不上,粮草更是一个大问题,后勤就快要耗尽了。
而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早在几十年前就整顿了南方的巴蜀,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不仅功勋爵制度先进,粮草后勤更有保障,国力远强于赵。
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这个情况,与当今的魏国何其之像?
南北东西都被伐魏联盟围困,魏国可以说是切断了与各国的联系,商队因为遭到几次三番的抢夺,也不敢出国了,哪怕是国库里囤积着再多的银子,也没法变成战略物资。
消耗速度远远超过生产速度,魏国在不断的消耗中,却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前线军队节节败退,没有反击之力。
按理说,大国之间的战争不比小国家,往往一场战事就要开展很久,国民数量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主要看的是生产力。
一般情况来说,国民与军队比例,是能够达到二十比一的,哪怕在地球上二十一世纪,中国东北方向的那个国家,就达到了这个水品,战国时期,士卒与百姓的比例,更是达到了五比一,说是全民皆兵都不为过。
魏国的人口,至少也得有五六千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