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一百一十七章 历史的节点:夏熙宗与赵芳媛 三

其三是从经济角度出发,自夏朝开通由洛京开始,往西境的通商道路以来,与他们的贸易所得已经成为了夏朝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夏朝每年与疏勒之间都会进行超过数百万两银子的巨额交易,实现商业上的合作共赢。如果疏勒被突厥攻占,那到时候损害的依然是夏朝的国家利益。

基于以上三点,夏朝救援疏勒是理所应当的。而准确看出这三点的,不是别人,正是夏熙宗的昭仪,赵芳媛。

但是,那时夏朝的国家财政面临危机也是事实,这时候调动大军与突厥交战便可能让夏朝伤筋动骨,再者,若是打不赢,岂非得不偿失,所以侯阳懿认为,先让国家度过这几年的危险期,回头再收拾突厥也不晚。

在这里,霍云也只能说,侯阳懿处理政事的确是一把好手,但若是军事眼光可就远远及不上赵芳媛了。

在得到消息之后的第一时间,她便找到了夏熙宗,条理清楚的向熙宗陈述利害,并敦促他尽快下决定,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赵芳媛就是那个一直站在夏熙宗身后为他出谋划策的人。

通读历史的后世史学家们发现,在夏朝历史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女主的出现。都说女人是感性动物,而政治从来都是理性的,所以政治注定是男人的游戏。

而女主,她们的才华通常不亚于男子,甚至比男子更胜一筹,其中尤以赵芳媛为佼佼者。根据历史记载,这个女人的眼光和手腕,不仅体现在政治上,军事上也非常厉害。况且,侯阳懿面对的对手可不止她一个。

当时,为了这件事在辅政大臣阵营中又发生了分裂,有着丰富统兵经验的大将,当朝皇叔、德王李琛抱有跟侯阳懿相悖的想法,他认同皇帝出兵援助疏勒的做法,因而坚决站在皇帝这一边,继而成为了帝党的中流砥柱。

面对以侯阳懿等文臣提出的疑问,李琛认为,突厥长途奔袭,起大军三十万,目的肯定不止是疏勒,而是整个西境,西境诸国多是大夏的臣属国,与突厥没有什么接触,但若是突厥攻打他们,他们必然能跟大夏站在一起,同仇敌忾。

而同时,夏军需用以快打快,先解疏勒之围,让西境诸国都看看,谁才是能够保护他们,免受欺凌的人。届时,西境诸国定会感念夏皇恩德,主动支援夏军战斗,所以李琛估计,此战不需耗费太长时间便能结束。

他的想法倒与赵芳媛向夏熙宗提出的“联合西境诸国之力对抗突厥”和速战速决的思想不谋而合。

他们没有估计错,只是有一件事,他们都没有料到,那就是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其过程却十分曲折。

元历1191年五月初,夏朝左骁卫上将军吕奉率兵北出长城,在阴平谷之战中击溃了突厥一部,进入疏勒战场。此时,疏勒已有大片领土为突厥所占,突厥正聚集着十万大军围攻疏勒王都。

吕奉率军继续西进,接连击溃数路突厥军,并得到了当地疏勒民众的支持,突厥即抽调五万兵马追击吕奉,却被吕奉使计引入戈壁沙漠后全歼。

得知派去的兵马被吕奉全歼之后,担任突厥主帅的左王亚铎利,即亲率大军十万追击吕奉所部,并命部下义苾继续率军围攻疏勒王都。当疏勒王室得知夏朝援军到来的消息,顿时精神振奋,更加竭尽全力的死守王都。

再说突厥左王亚铎利,其所统帅的十万兵马皆是突厥精锐,而吕奉所率领的左骁卫经过长途跋涉和数度作战,减员十分迅速,此时能够作战的士兵仅有不足四万人,这种情况下,吕奉决定避其锋芒。

于是,在亚铎利到来之前,吕奉即率兵突破突厥在疏勒北部重镇萨多的防线,进入疏勒中部,目标是疏勒王都——哥达米亚。

夏廷在得到战事不利的军报之后,夏熙宗感觉压力甚大,若是此战战败,那么他将威信扫地,而就在这时,赵芳媛向他推荐了一个人。

韩任谓,东境衮州人士,夏熙宗时名臣,由出身卑贱的一介布衣,踏入朝堂,得熙宗赏识,最终官至中书令、当朝宰辅,后因受赵党之乱的影响而被贬黜,流放于西境汲州,并最终死在了那里,终年五十二岁。

历史记载,韩任谓虽是农民出身,却从小胸怀大志,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可却因为出身寒门而备受冷落。

直至夏熙宗大力提拔寒门出身的官员,他才有了出头之日,可夏熙宗提拔的寒门官员众多,像韩任谓这样最底层的寒门官员自然无法马上得到机会,所以此前他一直在等待,直到赵芳媛发现了他。

赵芳媛慧眼识人的才能一点也不逊色于夏熙宗,经过几次接触,她发现了韩任谓最出色的一项才能,即是他的口才。

当时,根据他们之前所定下来的战略,第一阶段是由吕奉率军周旋于外围,现在这一阶段已经结束,那么该实行第二阶段了。

第二阶段,即是联合西境诸国,共同起兵对抗突厥,这一阶段想想容易,但想要实行起来,却很难,最主要的难处还是缺乏一个说客。

夏朝罢黜百家已久,现正缺乏舌辩之士,从哪里去找一个能言善辩之人担当此任?而赵芳媛所推荐的此人则是这个位置的不二人选。

元历1191年五月末,当突厥围着疏勒王都猛攻猛打之时,一支以韩任谓为首的夏朝使团遍访西境各国,游说他们一同举兵。

因为事态紧急,所以韩任谓不敢有丝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七章 历史的节点:夏熙宗与赵芳媛 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