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对方只是一国或者一境之敌,皇帝可以毫不犹豫的下令应战,即便是两面受敌,以夏朝眼下的国力也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可现在夏朝是四面环敌,且都是有实力的国家,要对付他们,夏朝非要动用百万级别的兵力不可。
夏朝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用这么多兵力去对付人类国家了,即便是这次天门山抗魔,夏朝的总兵力不过一百三十万,以夏朝现有的军队当然不止这百万人,其实背后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支持着百万人作战的因素,简单来说就是粮饷。
驱魔战争时,夏朝的国库紧张,皇帝到现在都记得,供了百万大军在前线作战,夏朝基本上已无法供应其他的军队进行大规模的作战,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其他的战事,那夏朝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它解决,即是赢了无法扩大战果,输了也无法立即反击,那其实是夏朝国防最虚弱的时候。
而如今,夏朝又将经历一次这种时期,只不过是对手换掉了。像这种程度的大战,皇帝认为已经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决定的了,这事关无数人的生死,不是他简简单单的说一句话就可以的。
“陛下,”轩辕纪首先禀道:“微臣以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他们已经向大夏宣战,那当知没有退路,大夏也只能拼力一搏了!”
“太傅大人太着急了,”一旁的封常清说道:“这话说得虽然容易,但要做起来却很难。陛下,还是由臣来为各位大人介绍一下四面敌军的兵力吧。”
他走到一张挂起的地图前,首先指向北边,“各位请看,四境之敌中,以铁勒所率草原之军最多,我北庭都护府也为四大都护府中兵力最强,但也不过四十万,而铁勒联军却共有五十余万之众,他们不容小视!”
在场的各位大臣也都是见过世面的,可在听到这个数字时心里也有些吃惊,在夏朝以往的敌人中,来自草原的敌人是最可怕的,铁勒不愧是现今草原上最强的部落之一,一出手兵力上就占据了优势,北庭的压力不小啊!
“再看西境,”封常清的手又指向了安西,“此处面临着契丹、高昌、薛延陀与吐谷浑四国联军三十八万众,而我安西兵力仅有二十万。”
“接下来是东境的靺鞨、渤海联军,他们的兵力也有三十万,而安东都护府只有十三万。最后是南境的南诏,他们兵力最弱,但也有十五万之众,安南都护府现在可以调动的兵力只有十万。”
介绍完后,他转向皇帝,“陛下,微臣并非不赞同迎战,只是这四境之敌合兵已逾百万,此战非同小可,还请陛下慎思!”
“封尚书,”司马韬表情淡淡的说道:“切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敌军的兵力多是不假,但他们又未合兵一处,仍是分散。我前线士卒虽少,但皆为精锐之旅,又辅以火器之利,这些年来,我夏军以少胜多的战例难道还少么?”
“太尉大人,”封常清皱了皱眉,道:“这并非下官长他人志气,而是这四面开战,自我朝建立以来为数太少,无论哪一次,纵是我大夏获胜,那也是惨胜。四境前线之兵为精锐不假,我军有火器亦真,可这百万大军压境,此战一起,大规模主力会战在所难免,于我国力为极大损耗,不能轻言开战!”
“那按照封尚书的意思,”轩辕纪立即回道:“是要我大夏向他们求和了?封尚书难道以为他们起兵会因为我们的一纸求和书而停下来?有打才有和,若不先打上一场,挫挫他们的锐气,在谈判桌上难道还能谈出我们满意的结果么?”
“他们都是贪婪之辈,只为利益而来,我们若未战便求和,他们会如何?只会更加变本加厉,到时若他们狮子大开口、索求无度,封尚书也想要满足他们么?”
“太傅大人!”封常清涨红了脸,辩解道:“下官并无此意,只是此战非同小可,一旦开战必会生灵涂炭,甚至损及大夏根基,若能化干戈为玉帛,何乐不为啊?”
“那也得两厢情愿才是!”轩辕纪的声音变得严厉起来。
此言一出,封常清愣住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他们有求和之意,不代表别人就会接受求和,如果真的按照轩辕纪所说,对方在谈判桌上提出什么无理的要求,他们到底是接还是不接呢?
可以说,轩辕纪问出的这个问题问倒了几乎所有心里有求和之念的人,他们无法在皇帝面前过分的贬低夏朝、去抬高敌人,现在看来,迎战似乎成为了唯一的道路。
其实包括皇帝在内的许多心中更偏向于迎战选项的人都明白,这些意图求和者都是因为怕自己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毕竟这样的战争他们还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怕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满盘皆输,越是这样投入巨大的战争,输赢对人们的压力就越大。
这些人平常处理事务还是可以的,只不过就是面临这样一件大事的时候,心里的准备不足和长期以来的保守心态让他们的恐惧战胜了勇气,这时候需要一个更为坚定的声音响起,这个声音就是皇帝的态度。
“好了好了,几位不要再吵了,”皇帝摆摆手,“军情如火,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解决的办法,不如先让我们来听听,主战的太傅和太尉对战事有什么看法吧?两位请说。”
“是!”两人一起行礼,轩辕纪先说:“陛下,微臣以为,此次敌军数量虽多,但除了南诏以外,余者皆是结盟而来,为了利益而结成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