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东汉重生>第七百二十一章 百密一疏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这个时候,就见刘备冲众人说道:“程老将军,根据斥候禀报,公孙续果然去平定荆南四郡去了,现在是我们攻打荆州的最佳时机。所以,我决定立即起兵攻打荆州城,还请老将军配合。”

刘备是意思就是想指挥程普,程普也是江东老将了,他是跟随孙坚时候地将领了,就算是孙坚在世,也要对程普礼遇有加。

程普{生于年不详,卒于公元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即后世的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

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程普早年在州郡担任官吏,颇有容貌风姿、计谋策略,善于应答论对。后跟随孙坚四处征战,在宛县、邓县进击黄巾军,在阳人打败董卓,攻城野战,数有战功,身上多处受伤。

兴平元年至兴平二年{公元194年到公元195年},孙坚死后,程普又在淮南跟随孙策,跟着他攻打庐江,破城后,回师一起东渡长江。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率军前至横江、当利,击败张英、于麋等,转而进攻秣陵、湖孰、句容、曲阿,程普都立下战功,孙策给他添加兵员二千、战马五十匹。又进而攻破乌程、石木、波门、陵传、馀亢,程普立的战功最多。

建安二年至建安四年{公元197年到公元199年},孙策进入会稽,任命程普为吴郡都尉,治所设在钱塘。后又转任丹杨都尉,据守石城,又进讨宣城、泾县、安吴、陵阳、春谷等处贼寇,将他们全都打败。

孙策曾攻打祖郎,被祖郎军队团团围住,程普同一名骑兵一起保护着孙策,驱马疾呼猛突,用长矛刺敌,祖郎军往两边分开,孙策由是得以随程普冲出重围。

后来程普被任命为荡寇中郎将,兼任零陵太守,随孙策前往寻阳讨伐刘勋,在沙羡进击黄祖,回师后仍镇守石城。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逝世,叛乱四起,程普与张昭等共同辅佐孙权,转战三郡之地,平定讨伐各种不归服的势力。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程普随孙权出征江夏,回师路过豫章,单独领军讨伐乐安,不久平定。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程普代替太史慈驻防海民昏,与周瑜分任左右督,在乌林打败曹操。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程普随周瑜攻打南郡,击走曹仁。拜为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邑。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去世,程普代领南郡太守。孙权分荆州与刘备后,程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不久逝世。而根据程氏宗谱和瑞昌地方志里所记载:程普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病逝,死后葬于桂林岗。

孙权称尊号时,追论程普之功,封其子程咨为亭侯。

当初孙坚手下有四大将,那就是程普,黄盖,韩当和祖茂四名将领,只不过祖茂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被华雄斩杀了。

这就是程普,孙权虽然是程普的主公,但是程普也是孙权的长辈,所以,就算是孙权见到了程普,也要礼敬有加,就更别说是刘备了,更何况刘备还想指挥程普。

所以,等刘备一张嘴,程普就知道他的意思了,又看见刘备想指挥自己,程普他自然知道,出兵和不出兵的好坏,所以,程普就冲刘备说道:“刘将军,请恕末将无礼,主公和大都督有令,我是来协助刘琦公子守卫江夏的,并没有让我出兵荆州,还请刘将军恕罪!”

刘备别看他拼搏半生一事无成,但是,刘备皇叔的金子招牌,还真的是很少会失效,更何况,程普本来就是过来协助刘备的,所以,程普拒绝了刘备,这也让刘备有些措手不及,说刘备的面子过不去也没有错。

但是,刘备守卫江夏,还要依靠程普,而刘备的人马,也就是刘琦的人马罢了,就只有一万多人,而程普的人马,却有两万多人,这样的话,刘备他还不敢得罪程普。

为此,刘备北上荆州的计划失败了,而此时,公孙续他却剑拔弩张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不过,公孙续也不是神仙,贾诩也不是半仙,所以,他们的计策,也不是百试百灵的。

原来,公孙续平定荆南四郡,收降了黄忠和魏延之后,公孙续就秘密赶回了南郡,根据他跟贾诩商议的计策,公孙续就秘密让大军向江夏集结。

因为,贾诩根据刘备的性格,和诸葛亮的狂傲,他分析出,如果公孙续南下平定荆南四郡,那么,刘备一定会,趁机攻打荆州城的,那么,公孙续就会率领大军,偷袭刘备的江夏。

因为,现在公孙续他实力强大,所以,他有能力,即守住荆州城,又能够攻下守卫空虚的江夏城。

但是,事与愿违,因为,程普不听从刘备的命令,所以,程普不但得罪了刘备,还间接的破坏了公孙续的计划。

所以,公孙续攻打江夏的计划,就只能是暂时放了下来,好在公孙续,已经基本统一了荆州,而荆州,作为,公孙续攻打江夏和江东的桥头堡也是足够了。

而公孙续要


状态提示:第七百二十一章 百密一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