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络游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海洋意识灌输

写完了日记,卡萝尔看了一遍,当看到关于林逸青的文字时,不知怎么,一颗心竟然跳得有些快了起来。

这本以记述皇太后宫中生活的日记,不知不觉的,多了不少与林逸青有关的文字。

此刻的卡萝尔,不由自主的想象起在宫廷里见到林逸青的场面来。

她并不知道,她的一生,注定要和林逸青交织在一起。

当光旭皇帝终于在上书房里重新看到了林逸青熟悉的身影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其实不光是小皇帝,他的另外几个小伴读,如敬王府普倬贝勒和朝鲜完和君李鄯,还有“良贝子”林柏良,见到林逸青之后,也都激动不已。

今天的课程,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海战”。

巨大的方桌上,林逸青将一条又一条小巧的风帆战舰模型放在了海图之上。

“……当拿破仑将目光对着奥地利时,纳尔逊正在伦敦与朋友们告别,准备归队。9月13日,他与心爱的埃玛道别后,抵达斯皮特黑德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许多人哭了,不少人在他经过时跪下为他祝福。那天下午,他再次在‘胜利’号上升旗行使指挥权。第二天,‘胜利’号和一艘快速帆船一起启航。在里斯本,他派快速帆船前去命令考林伍德不要公开他到达的消息,因为‘我希望在海上看到敌人’,他这样写道。所以,当‘胜利’号9月28日加入科林伍德的舰队时,礼炮没有鸣响,旗帜也没有升起。”

“纳尔逊遗憾地带来了海军部让考尔德返回英国接受军事审判的命令,因为他‘未尽最大努力’摧毁联合舰队。出于对战友的礼貌。纳尔逊慷慨地答应他坐自己的旗舰、装备98门火炮的‘威尔士王子’号回国,从而在战斗的前夕使自己少了一艘三层甲板战舰。”

“在加的斯附近开始担任指挥后,纳尔逊的首要目标就是将维尔纳夫引到海上摧毁他。为达到这一目的,他和以往那样采用了放松封锁的方法。快速帆船监视着加的斯,而舰队主力则向西行驶一段距离。”

“纳尔逊知道维尔纳夫可能指挥着30至35艘战舰,而且,短期内不会在海上出现。于是他一面准备随时进行战斗,同时安排舰队轮班补给。他首先派海军少将托马斯.刘易斯率5艘战舰赴摩洛哥补充给养。”

“由于没机会象先前在尼罗河战斗中那样与舰长们进行非正式讨论,纳尔逊将自己的意图写成备忘录供部属作为指导。备忘录的一部分值得引述,它是纳尔逊战术思考和信任下级的范例:”

“‘风向风速变化无常、阴霭天气、而且必然还会出现一些其它问题的情况下,要使一支拥有40艘舰船的舰队组成战斗队形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我决心……启航的命令就将是战斗的命令……第二指挥在明白我的意图后将完全地指挥自己的战舰进攻敌人并继续战斗直至敌人被俘获或被摧毁。’”

“‘假如舰队司令在中间,那么从他之前的两三艘舰直到后卫都必须服从整个舰队的效果。……有些事必须靠机会;在一场海战中什么也不能肯定。炮弹除了能打掉敌舰也有可能打掉友舰的桅杆和桅桁,但我满怀信心期望着在敌人的前卫能援助其后卫之前取得胜利……’”

“‘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第二指挥将力保战舰的严密组织来指挥自己分队运动。舰长们应注意将各自战舰作为集合点。但在没看见信号或没完全理解信号的情况下与敌近战,哪位舰长都不算错。’”

“这些备忘录显示了进取精神,对下级的信任,简洁明了和对胜利的信心。在丝毫不减少舰队司令控制权的同时,它给予科林伍德‘在明白我的意图后’完全的主动权。它为每位舰长提供了机动性和最大限度的行动自由。”

“简言之,纳尔逊的计划就是将舰队分成三个分舰队。下风的科林伍德分舰队主要猛攻敌人后卫,上风的纳尔逊自己的分舰队牵制住敌人前卫,然后进攻敌人中央,在敌人前卫能够返回参战之前解决战斗。第三分舰队的8艘后备舰根据需要给予支援。”

“10月19日上午,靠近海岸的快速帆船发来信号:‘敌人正出港。’纳尔逊期待已久的机会来了。”

“维尔纳夫正根据拿破仑的命令率领舰队向那不勒斯前进,这比他原来的计划提前了一些,因为两天前他获悉罗西利正赶来接替他指挥联合舰队。与其使人联想到懦弱而忍受被解职的耻辱,他宁愿在遭拦截之前赶到直布罗陀海峡。如果赶不到,他宁愿光荣地死去。”

“纳尔逊听到维尔纳夫出港的消息后猜测他只能开往直布罗陀海峡,于是取道进行拦截。20日晚,纳尔逊邀请好几位海军军官候补生共进晚餐,他担保明天发生的事件够他们谈论一辈子。”

“那时,整个联合舰队正位于加的斯和特拉法尔加角之间的海上。尽管纳尔逊小心谨慎,维尔纳夫还是知道他在这一地区。因而法国舰队司令几乎没有指望一炮不放地到达直布罗陀海峡,但他决心奋勇向前。夜里,他保持着航向,随时准备受到‘急躁的海军上将’——法国人这样称呼纳尔逊——粉碎性的舷侧齐射。他曾在尼罗河与纳尔逊夜间交火,这次他也可能在夜间交上火。但黑夜平静地过去了。离加的斯不到25海里的纳尔逊在夜里朝西南展开以让联合舰队获得海上空间,更主要的是使他们被迫交战之前无法退回加的斯。”

“10月21日拂晓,海面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海洋意识灌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