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属下的官兵大都是新手,缺乏经验,而且面临的是乾国海军的主力铁甲舰,心理压力极大,即使是最简单的纵队编队,坪井航三也担心会出现差错。“吉野”舰上不断升起旗号,提醒后续的“高千穗”、“秋津洲”、“浪速”3舰“注意距离”、“注意速度”,督促各舰保持好编队队形。
14艘乾国海军战舰也在疾驶,军舰上都已快速地完成了战斗准备。
此刻,乾*舰上呈现出出来的,是一幅雄壮的画面:“光头短发,赤露两臂,肤色淡黑的壮士,一群、二群直立于甲板炮旁,等待厮杀。”日后记录下这段生动话语的“镇远”舰顾问美国人马吉芬,这时身着蓝色的北洋海军军官服,正站立在“镇远”舰的飞桥上,准备用自己心爱的柯达相机来记录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海战。在他的身旁,是凭着实际海上经验,从基层水兵一级级考升成高级军官的“镇远”舰舰长杨用霖,乾国海军中职位仅次于提督丁禹廷的左翼总兵刘步蝉,则已经身处在飞桥下的装甲司令塔内,监督着军舰的航行。
日本联合舰队由“吉野”领头的第一游击队开始从乾国海军阵前通过,以10节的航速向右翼驶去。此时,这4艘白色的阿姆斯特朗快速巡洋舰已经彻底清楚地出现在乾国海军官兵的视野里,甚至连涂饰在水线带上的舰船识别线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右转4度”,“定远”舰上发出号令,根据船头对敌的标准,乾国海军各舰的航向向右移动4个罗经点,舰首方向黑洞洞的重炮炮口追踪着正在向右而去的日本第一游击队。
丁禹廷等高级军官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情形,日本舰队的移动速度虽然显得极快,但对于贯彻了林逸青“高速铁甲舰”理念的“经远”、“来远”来说,拦住这些快速巡洋舰并非难事。
“经远”和“来远”为法国拉塞纳船厂建造的大型铁甲舰,二舰为同级舰,排水量7652吨,舰长102.67米,宽19.22米,吃水5.96米,动力系统采用5台燃煤锅炉,两座三胀式往复蒸汽机,功率13000匹马力,最高航速可达19.6节,这个航速在世界海军的铁甲舰当中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一级铁甲舰,“经远”级采用了铁甲堡防护样式,水线带装甲厚度为300-200毫米,炮罩厚50毫米,露炮台装甲厚274-203毫米,司令塔装甲厚274毫米,拥有极其强大的防护。“经远”级铁甲舰的主要武器和“定远”级一样,是4门305毫米30倍口径主炮,和“定远”级的主炮布置方式不同,这4门主炮为单装露炮台式(带有一个方形的炮罩),呈菱形布局,分别布设在舰首和舰尾以及两舷的两个耳台上,无论在前后左右哪个方向上,都可以获得3门主炮的齐射火力。为增强火力密度,配合4门主炮,在其附近又安装了8门140毫米40倍口径加纳炮,以及10门57毫米哈乞开斯单管机关炮、8门40毫米口径马克沁机关炮。
强大的火力和防护和傲人的航速,让坪井航三和河原要一在面对“经远”级铁甲舰时,紧张得连呼吸都要停顿了。
他们想象不出来,铁甲舰竟然可以行驶得如此之快!
“8000米!”
“7000米!”
“6000米!”
“预备开放!”
“5000米!!!”
“经远”的枪炮官仿佛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大声地喊出口令“开放!”,手中的指挥刀随之举起。
“经远”舰首主炮台上腾起一团白色烟雾,舰首305毫米主炮发出了天崩地裂般的巨响,紧接而来的是巨大的震动,一颗292千克的钢铁弹头,沿着72道来复线,以500米/秒的初速,旋转着飞出炮膛,杀向远方的日本第一游击队。
随着“经远”舰首主炮的一声怒吼,左舷耳台的305毫米主炮也跟着开火,大东沟海战正式打响。
“经远”舰射出的第一颗炮弹,呼啸着从日本第一游击队上空掠过,落在距离领队舰“吉野”左舷仅数百米处的海中,激起冲天水柱。“‘经远’舰首主炮台吐出一团白烟,接着轰然巨响,三十厘米大炮弹冲开烟雾,从我军头顶高高飞过,于左舷附近落入海中,海水顿时腾高数丈。”
以先锋舰的动作为号令,乾国舰队各舰相继开火射击,天空中开始滑出道道轨迹,钢铁炮弹呼啸着飞向日本舰队,然而各舰并没有都跟着先锋舰集中火力炮击日本第一游击队,而是散乱地各自为战,射击各自认定最为合宜的目标。日本联合舰队由于战前依据自身速射炮射程短的特点,制定了必须到达3000米距离才能开火的战术指令,因而面对着乾国舰队的炮火攻击,依旧以侧翼大面积暴露的队形在默默航进,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为了尽快通过北洋舰队舰首重炮的射击区域,运动到右翼展开攻击,而下令舰队编队航速提高至14节。但是紧随其后的本队却依然慢吞吞地前进,第一游击队和本队之间渐渐出现了一个大缺口。
乾国舰队各艘军舰上士气异常高涨,炮台上异常忙碌,装填、发炮此起彼伏,抬着炮弹的乐童和水兵在甲板上四处奔忙,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