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明末达人秀>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军

如今的大明王朝,用“千疮百孔”来形容,也不为过,毫不夸张地讲,崇祯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吏治,官场上慵懒成风,更有人卖官鬻爵,严重阻碍着朝廷的办事效率。

其次,还有天下各地的天灾,东北的建奴威胁,北方的蒙古各部落越来越不老实起来,西南的吐司叛乱,东南的海盗与洋人。

当然,最为紧要和关键的还是,民心,民意渐渐沸腾,越来越对朝廷不耐烦。

毕竟,由于土地兼并非常严重的原因,致使许多百姓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不得不颠沛流离,四处流浪,乞讨为生,一旦这种民怨达到临界点,对朝廷的不满爆发,那将是惊天之祸!

崇祯从沉思中清醒过来,转头看向凤阳守将朱国正,朗声说道:“朱将军,朝廷军队的军纪涣散,士兵的战斗力素质不高,在朝野之上,虽未有言明,但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是...是...皇上英明,末将一定会整肃军纪,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保卫皇陵的安全。”

“嗯,知道这一点就行。”

崇祯轻轻点头,不置可否地回应了这么一句,朱国正的心中略微一松,还未来得及喘口气,随着崇祯的声音再次响起,一颗心顿时悬了起来,再次提到了嗓子眼里。

“朱将军,朕可不是说说而已,虽然明天就要启程返京,但是,明年的班军,到京师操练,就是检验你整肃军纪成果的时候,可不要让朕失望喔~!”

“是,皇上,末将一定会打造出一支精锐出来,在明年的班军京师操练上,绝不会让皇上您失望。”

虽然这样说,说得是那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但朱国正的话语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颤音,显得很是没有底气,就连额头上都出现了少许的细汗。

相比于朱国正的忐忑与紧张,略带有心虚的表现,一提到班军一次,每年都会有的京师军演,分别从中都、山东、河南、大宁都司调兵十六万,轮番到京师操练,进行所谓的班军,崇祯的心中就是一动,计上心来,有了新的想法。

不管是推行另一种的“土改”,还是对吏治进行改革,亦或是全面整肃军纪,以及对付东林党背后所代表的士绅阶层,想要做到这些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手握军权!

唯有手里有军权,拥有着完全属于自己,对自己绝对忠诚的军队,并且战斗力极为彪悍,才能无所畏惧、大刀阔斧的推动改革。

所谓的铁腕改革,那是建立绝对的实力之上,不外如此,帝王也不例外。

这一刻,崇祯心想,如今之时,一下子撤销了两个藩王,查抄到那么多的银子,短期之内,不用再为钱的事情而发愁,有了钱,就可以组建属于自己的铁杆军队。

而每年例行一次的班军,在京师操练军队,就是最好的契机。

崇祯清楚,自己虽然接手了锦衣卫和东厂,却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掌控两者,尽管京师有着那数千的白杆子兵,精锐中的精锐,从中震慑,但这并不能保证他的绝对安全。

要想让四肢的灵活,就必须保证大脑的清醒,是受自己支配。

同样的道理,要想在天下进行改革,要想掌握军权,同样需要掌控天下的大脑,天下运转的神经中枢,而京师就是这个所谓的“大脑”。

所以,从班军这件事情上,崇祯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就是趁着班军之机,对禁卫军和京师的卫戍部队进行一次大换血,上到指挥的将领,下到最底层的士兵,一股脑的全都调到其他的地方,空出来的位置,就有地方部队顶替。

名正而言顺,润物细无声一般的就解决了京师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子,明面上的,或者暗地里隐藏起来的。

毕竟,从地方换防而来的地方部队,等同于一张白纸,纯洁而干净,不会掺杂有任何的势力,最有利于他崇祯的控制。

而且,每年都有一次班军,虽不至于每一次班军都滞留下地方部队,却可以从中挑选出一部分精锐,组建属于他崇祯的直系部队,连统帅,他心目中都有了最为合适的人选,卢象升。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他和孙传庭一样,几乎与东林党没有什么牵连,甚至于有一些对立,前者更加的纯粹,忠君的思想,远胜于个人的私利以及所代表的势力的利益。

所以,由卢象升担任统帅,从历次的班军中挑选出地方部队的精锐,组建天雄军,坐镇于京师,再合适不过了,自己就能全力推行改革。

当然,在这之前,进行彻底版的“土改”,将会触碰到士绅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将会引起强势的反弹,崇祯也想到了这一点,必须组建新的铁杆直系军队,建立几大军区,驻扎在西北、西南、东南以及中都。

如此一来,有了军队的威慑,就算那些既得利益者再如何的闹腾,出现什么样的乱子,崇祯也无惧,也能够从容不迫,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枪杆子出政权,作为穿越者的“崇祯”,在明朝这个时期,将会诠释出不一样的意思。

穿越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莫名其妙的成为朱由检,作为大明王朝的主宰,崇祯就深知社会的种种弊病,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想拯救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唯有两个字,改革,彻彻底底的改革。

大明王朝就像一个病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