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六百零二节 给美国树立标准

废奴对政府方面的困难,在于要化解废奴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首先是支付给壮年奴隶的赎金,四千万黑奴中,青壮年超过一半,两千万黑奴的赎金,按照市价是一笔巨大的资金。以南非平均奴隶身价,大概是遵循原产地原则,比美国要低很多,美国南北战争之前,虽然奴隶单体价格波动很大,甚至出现个别奴隶能卖数千美元的个例,历史上,南北战争钱,美国男性壮年黑奴的平均价就是二十五英镑,印第安人只值十磅,白人契约奴也是十镑,华工的价格最便宜,只有五镑。

黑人比印第安人和被贩卖的华人猪仔更贵,原因不是以为你黑人身体条件更好,比其他人种更能干活,而是黑人性格隐忍,不会反抗主人的指示,会忠实地执行主人的命令。而其他人种的奴隶,在极端压迫之下,都会进行激烈的反抗,中国人往往以为自己是最没反抗精神的民族,但中国农民起义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也只有中国农民起义成功后能当皇帝。所以,白人、华人、印第安人虽然价格更低,但是农场主仍然青睐黑奴。但当后来可以自由雇佣华工的时候,吃苦耐劳的华工,反而成了最受欢迎的,连欧洲最勤劳的爱尔兰人都担心被华工抢了工作,掀起了排华浪潮。

在南非市场上,也是如此,白人奴隶这里也有,北非的阿拉柏人曾长期贩卖白奴,除了女人之外,男人并不受特别欢迎,一直到奥斯曼帝国被希腊人赶到下亚细亚半岛之前,都一直在从保加利亚等地贩卖白奴。南非主要还是黑奴,一个成年黑奴的价格,只有美国的一半,十到十二英镑不等。女人价格更低一些,一般在八到十英镑之间。均价基本上就是十英镑。

两千万黑奴,可就是两亿英镑,这对南非王国来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款。尽管有一些工业,但依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且富的是一群奴隶主,国家财政却很低,因为他们执行的是传统的轻徭薄赋制度,农业税本就很低,官府机构十分简陋。每年的税收,虽然高达3000万两黄金,折合一亿六千万英镑,可每年的财政最多勉强平衡,经常是入不敷出,需要进行短期接待才能在年底平衡财政。

这种情况下,让南非在拿出两亿英镑来赎买黑奴,真的压力很大。

非洲公司的方案是,公司担保,为南非王国融资,分十年期偿还,利率低至三厘,基本上享受的是中国的国债利率,这是无论如何以南非的信用借不到的低息贷款了。本息总计两亿七千万英镑,每年需要偿还两千七百万英镑,尽管同样沉重,但不至于破产。

与长期负债相比,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却让花沙纳在得到非洲公司全力支持的承诺面前,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废奴的决定。

结果就是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奴隶制国家,迅速宣布废奴,非洲公司唱了一番高调,表示一定鼎力支持南非王国的废奴行动。

在全世界都关注南北战争的情况下,西方国家也只是欧洲关心一下废奴带来的影响,比如他们对南非的贸易下降了几个点,南非的原材料出口下降了几个点,或者是南非的一些小规模叛乱问题。

但从一开始,中国政界就摸到了这个脉络,尤其是周观海等太子党势力,他们立刻将此跟美国联系了起来。皇帝要求皇太子给美国南方施压,让美国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废除奴隶制,皇太子还没办成呢,南非这样一个跟中国海外公司关系紧密的藩属国倒是率先宣布废奴了,其中如果没有文章,周观海打死都不相信。

将南非跟美国南方的奴隶制问题联系起来容易,但要彻底洞悉皇帝的意图还为时过早,不过周观海马上就有了自己借题发挥的思路。他决定尽快动手布局,不给皇帝时间,最好能直接打乱皇帝的本来计划,甚至让皇帝不得不跟着自己走,那样就完全掌握主动了。

美国的战事一时半会还分不出胜负,周观海和皇太子不知道的是,战争发展跟历史上稍有不同,由于中国在边境部署重兵,导致南北双方都没敢在西部进行大战,都在西部采取防守态势,极力避免中国介入,因为双方都不太放心中国的态度。对北方来说,他们发现中国士兵在边境时常挑衅,动辄演个习,越个界,美国总统多次命令西线部队约束自己,不要跟中国人起冲突;对南方来说,中国对他们的态度很明确,希望南方废奴,南方也担心中国在密西西比河一带部署軍队是针对自己。

双方都担心中国,所以都不敢在西线进行大战,都在采取守势。因此都不约而同的将主力集中在里士满到华盛顿之间的一百多公里范围内进行反复拉锯,死伤极其惨重,但你来我往,没什么决定性战役。战争进行了短短三个多月,双方各自死伤都超过了三万,而且林肯认为的三个月战争和南方认为的短期战争论调都已经事实上破产,战争开始向长期化发展,双方的财政和兵员都开始出现问题。

财政问题还容易解决,不过是压榨一下民众,印刷纸币都能解决问题,历史上,南方就靠发行纸币压榨了17亿美元的资金,然后是大量种植园主战后破产,现在才刚刚打了三个月,甚至连印刷纸币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都需要用,热情高涨的民众手里的黄金还没有耗尽呢,他们有的是爱国热情购买政府的债券。可问题是,兵员,热情的女人和种植园主提供不来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二节 给美国树立标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