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00章空中绞肉机
路上外援就是位于外蒙古苏联红军。也正拥有这条空中的飞机补给线,红军领导才同意在在沪杭上空和英国再进行一次大空战。

唐珏阳就是驾驶着这架i16回国,这段时间里他参加过六次空战,疑似击伤过对手,倒是自己的飞机蒙皮被对手打出过几个破洞。至于击坠为了提升这些新手菜鸟飞行员空战的射击技术,他的队长在倒是把被打残冒黑烟的敌机让给他反复地“鞭尸”射击过。

机库的喇叭里,一个厚重的男音正念着林汉为此次空战准备好的演讲稿作战前动员。

“今天是十二月五日,日本帝国主义联合英帝国主义,又一次卷土重来了。他们妄想用武力让中华民族屈服,妄想将这片土地重新变成他们的殖民地,继续奴役这里的人民。

但是这只是他们的妄想!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不是满清政府,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海岸线上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令这个民族屈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过去的三个月里,沉没在东海天龙号,龙镶号,加贺号,暴怒号,一艘艘帝国主义国家的铁甲战舰已经用他们的尸体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一切。躺在浦东沙滩成千上万具侵略者尸体,同样也向他们狼子野心的同类警告着这一切

我们将和帝国主义国家战斗到底!我们将在陆地上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q我们的家园!我们将在天空作战,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

这篇演讲稿,有部分是林汉抄袭丘吉尔在二战时的演讲的内容,他觉得很有气势很有振奋力,于是就毫不客气地拿来用了。抄袭这段时,林汉甚至恶意地想到,一旦未来二战暴发,英国播音员再次拿出类似的演讲稿鼓舞士气时,到时候德国这边的广播电台就可以趁机嘲笑他们是抄袭中国人的反侵略演讲了,到时候“盗版反污原创”的场面一定是很趣的一件事。

八点五十分,得到指令唐珏阳所在的i16战机被地勤用人力推到机库的跑道上(这是为了省油),九点整,他的战机脱离跑道飞向天空。

此时空战早已进行了二十分钟,从舟山、宁波、绍兴、杭州、上海,数百架的战机绞成一团,在狭小的空域里疯狂地追逐、厮杀着,每分钟都可以看到飞机拖着长长的黑烟坠向地面。

地面上,分布各处的40毫米博福斯防空高炮疯狂地射击着。过去的三个月里,红军空军沪杭上空风光无限,但是这些位于地面的防空高炮同样功勋卓著。英日空军损失的飞机中,其实有超过三分之一是防空部队的战果,其中大部分都是博福斯高炮的战果。红军这边能在空中打出那么高的交换比,同样也有地面防空部队的一份功劳。许多在空战中位置处于劣势的飞机,就是按照上级指示往防空阵地俯冲逃离,而占据优势的敌机除非愿意冒着被击坠的危险除非冒险穿地面的防空火力网,否则就只无奈地放弃。

九点三十五分,一架编号为he51f型战斗机身上带着数个弹洞返回了杭州机场。在这种高密度高强度的空战中。即使是李华梅这样的超级王牌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在乱战中被击中击伤。

此次出击。她驾驶的飞机只受了点轻伤,返航的原因却是因为弹药打光了。这一轮的空战中,她一气打下了六架战机。

返回机场后,跳下飞机。接过地勤送上来的热水饮了一口。也不多喝。就直接跑向跑道上早就为她准备好的另一架he51f型,继续出战。德国人送来的两架he51f型,李华梅是唯一的驾驶员。至于林汉。由于他需要坐在船上充当人形雷达指挥空战,无法亲自驾机上战场。

本来这场大空战红军是可以回避的,上海杭州两地重要的工厂早已转移,英国人来炸,也只能炸掉一些房子建筑。但红军高层在商量过后不准备避战,不光为是为了保卫平民的原因,更还是考虑到了英国人踢出局的因素。

“这场空战,我们红军不能逃避!因为,如果是和帝国主义国家进行长期的空战,我们红军耗不起!温水煮青蛙的局面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不能逃避,不能退缩,我们必须趁着现在我们现在还拥有飞机性能、飞行员素质、甚至是战斗机数量上的优势时,通过一场大空战最大限度地重创对手,直接将英国空军的胆气打碎,让英帝国主义国家从这场战争中出局。”

林汉也支持这种意见。战争是武器发展最好的催化剂。意识到双翼机已经过时了,飓风战斗机的装备速度只会比历史上更快。如果和英国人的战争长期化。空战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拖下去,让英国人的空军一点一点地失血,并不能让英国人感到痛。只有打一场惨烈的空战,让英国空军“瞬间”损失全国百分几十的空中力量,他们才会知道什么叫痛,什么叫紧急收手。

同样失血一千毫升,开个小口,放一天的血失血一千毫升,哪里比得上割开大动脉,瞬间喷血一千毫升的场面来得震憾?

英国人的重心终究是欧洲,当德国开始在欧洲搅事时,在中国猛捅他一刀,才有可能让傲慢的英国人因为担心失血过多而撤离中国。

所以,十二月五日开始的三天,成为双方空军最疯狂的三天。

交战的双方,就象两个被一条


状态提示:第200章空中绞肉机--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