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云硕派来帮忙抢收的人,也在五天后到来。看着这些人,姜瑜儿心里说不感动,那绝对是假的。她想过请村里人帮忙,可谁家地里都有庄稼需要抢收,哪里还有人手腾出来给你用?
只是,这收割的人手是有了,可这囤粮的粮仓还没时间来建。现在粮食收上来,凉晒给库存又成了一个难题。看着自己家老屋虽然已经修葺过,新屋这边虽然比之前大了不少。但也放不下这么多粮食啊?
红薯放进了新屋这边,最多也就只能再放一些晒好的稻米。至于小麦,不管是晒好的,还是没凉晒好的,都无处收拾了。
难道说,就要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服侍了一季的粮食,就这样被浪费了?姜瑜儿心里不甘,她想现在建粮仓,可没人手,也没时间了。
最后,姜瑜儿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上山砍了些大小粗细在五公分的树木回来,在下面垫了高高一些石头,搭建好架子,把收回来的麦子全放上面去了。就让张三顺去了镇上,买了些油纸回来。虽然这些可能都没什么用,但做了,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刚开始,他们不明白姜瑜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明白过来了,心里也暗暗佩服姜瑜儿的理智。田里庄稼刚收上来当天晚上,瓢泼的大雨倾盆而至。
这一夜,姜瑜儿整夜为眠。心里挂记着还堆放在外面的小麦,还有那些没有挖完的水渠。这么大的雨,她更担心一夜山洪暴发。那住在山下的他们,岂不成了板上鱼肉。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子因为睡眠太沉,醒来时,发现自己漂浮在水面上。她真害怕,害怕自己醒来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她很想让阮婶把小雨送来跟自己睡。可这样的夜晚,孩子肯定是要跟在自己母亲身边才有安全感。只能在心里暗暗嘀咕,为何这家人就只生了个女儿,不多生一个。
翌日起床,姜瑜儿顶着个大大的黑眼圈,姜子铭看姐姐这一个样子,还大笑了很久。
披上蓑衣,姜瑜儿出了门,直奔堆放小麦的地方跑去。看到那小麦还安安稳稳地堆放在木头上,她心里一阵欣喜。可看这天气,可能最近是不会有什么缓和了。这麦子要是就这样一直堆下去,不说麦子了,就连麦草恐怕也都要放坏了吧!
姜瑜儿心里着急,但着急也没什么用。这时,村里已经人穿上蓑衣,拿着锄头去了山头。姜子苏也是一样,他起得早,草草吃了些东西,拿着锄头就也出去了。
姜瑜儿家有八个长工,一个婆子,原本是不用姜子苏去做这些的。但他说,他不想搞特殊,他还是原来那个村里的孩子,农家的孩子。所以,他去了。
八个长工吃完东西,其他四个去帮忙了,只有李封几人,被姜瑜儿给叫了过来。这场雨,也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家里的稻谷也还没晒透,但也还能收拾。只是那堆麦子,不处理,就真成了一堆废料了。
几人看到姜瑜儿这一脸的焦急,他们也知道她在焦急什么,因为他们昨天晚上也商量了一个晚上,那堆麦子,要是收拾不好,肯定会全部坏掉。更何况,那油纸也不是百分百防水,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已经渗透进去了。
他们是军人,知道粮食对于军队,对于人类来说,有多重要,有多不可少。洛云硕派来的那些人,昨天粮食收完就已经回去了。他们之所以回来,也就是为了帮姜家把粮食收上来,他们原本手里就还有很多事情要办。
现在,有是大雨连连,赈灾,他们应该也要参与其中。因为将军之前已经交代过了,这边事情一忙完,没什么事就得立马回去,不得耽搁。
再说洛云硕跟连城,回到京城后,把在姜瑜儿这里听来的意见跟家里人一说。洛将军是个直性子,觉得这件事很有道理,想也没想,就要进宫觐见皇上。
而连大人去觉得这件事,有些儿戏了。这等没有依据的事情,他又如何会去做。即使去了,皇帝也不一定会听他的。
这不,洛将军就碰了一鼻子的灰回来。不是皇帝不相信洛将军的话,而是这半年来,南方旱灾,朝廷已经发了不少粮食跟经费了。要是说,这一年来,一连受灾两次,那是不是就说明,他这个皇帝不得人心,就连上天都看不惯他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人迷信。这迷信的人,不仅仅是百姓,还有皇帝也一样,不然每年都有一个什么祭祀,祈求上苍保佑,保佑他的大月国能风调雨顺,年年有个好丰收。
现在一波未平,皇帝还在头疼怎么解决现在南方闹旱的事情。洛将军就上来说要防洪的事情,这不是正好触到了皇帝的眉头吗?要不是看他劳苦功高,他真想狠狠收拾他一顿才行。
洛将军回府的时候,一脸的怒容。他觉得,皇帝就是在食古不化。人家那个小姑娘才多大一点,就有如此的先见之明,真不知道,这样的皇帝,对百姓是好还是不好。
洛将军自己一个人跑到将军府的练武场,狠狠地把自己累得瘫倒在地连动动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脑子去飞快地转动着,他是武将,不代表他没脑子,不然也坐不上护国将军的位置。
想了半天后,他最终把目标打在了自己的那几为老伙计头上。他觉得,以他一个武将的身份去请皇上下旨防洪恐怕没点威慑性,要是鼓动着那哥儿几个呢?他就不相信,凭他们那老哥几个三寸不烂之舌,能说不动皇帝。
只是,问题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