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三国之北境之王>第533章 青州长史

在修建传讯高台之前,韩湛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打算上奏汉献帝,任命田丰为青州长史,协助臧洪管理新收复不久的青州。

不过在上奏前,韩湛觉得有必要和田丰谈谈,让他清楚去青州之后的使命。因此等沮授一离开,韩湛就吩咐罗布,请田丰到府中议事。

说来也巧,田丰前脚到府中,荀彧紧接着就赶到了。他在门口遇到田丰,有些诧异地问:“元皓为何在此?”

“见过长史。”田丰向荀彧行礼之后,恭恭敬敬地回答说:“主公差罗侍卫前来召唤下官,说是有要事相商,下官便匆忙赶了过来。”

“正好,吾也有要事需立即拜见主公。”既然已经到了府门口,荀彧便没有继续刨根问底,而是对田丰说:“我等一起去见主公吧。”

两人来到正堂之上,见韩湛正坐在这里看书,便上前施礼:“属下等见过主公!”

“长史、元皓,你们来了!”韩湛放气地和两人打招呼:“快点请坐吧。”

荀彧和田丰二人分左右坐下后,荀彧率先问道:“主公,听说你准备大兴土木,兴建烽火台,不知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韩湛也不隐瞒,点了点头,回答说:“不知长史有何见教?”

“启禀主公,”荀彧起身说道:“若是要修烽火台,三五里修一座,即可传递烟火讯号。可如今主公却命人每隔一里,便修建一座高台,这样做未免太劳民伤财了吧?”

听到荀彧这么说,韩湛也不说破原因,而是反问道:“长史莫非觉得本侯这样修建高台,靡费钱粮过多?”

“正是。”荀彧也不客气地说:“若是每隔一里,便修筑一座高台,就算再简陋,所耗费的钱粮,也比每隔三五里修建一座,要多费一倍乃至数倍的钱粮、人工。等修好了烽火台,差不多也到了春播的季节,到时百姓已经被累得筋疲力尽,恐怕会影响到民年的农事。”

“长史,既然你说到了烽火台,本侯就和你详细地说说此事。”眼前的两人都算得上是自己的心腹之人,韩湛认为有必要让他们了解自己修建传讯高台的意义,便耐着性子解释说:“你先告诉本侯,何为烽火台?”

荀彧不禁一愣,心说你正准备大兴土木修建烽火台,怎么可能不知道烽火台是什么东西呢?但以他对韩湛的了解,知道自己的这个外甥不会平白无故地问这个问题,连忙如实地回答说:“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外敌入侵而建。一旦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如今最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长史说得没错,烽火台就是传讯示警用的。”韩湛先是点点头,随后又继续问道:“但本侯想问问,一旦看到烽烟四起时,你如何知晓是何处敌人来犯,有多大的规模?”

“这个嘛……”韩湛的问题把荀彧问住了,他思索了许久,才开口说道:“回主公的话,通常发出烽火之地,在数日内,会差快马回报……”

“长史,如果边关有外族入侵,就算边关守将派人昼夜兼程来送信。恐怕我们最快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搞清楚来犯之敌来自何方,有多大的规模。”韩湛正色说道:“若是我们能将获得情报的时间,从两三天缩短到一两个时辰,那我们是不是有更多的备战时间?”

“主公,把两三天时间缩短到一两个时辰,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旁的田丰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说:“就算是采用飞鸽传书,恐怕也需要一天的时间,我们才有机会搞清楚边关发生的事情。”

“元皓,”韩湛转头望向了田丰,微笑着说:“若是本侯说,有办法把获得边关讯息的时间,从如今的两三天,缩短到一两个时辰,你会相信吗?”

田丰绞尽脑汁想了一阵,随后摇摇头,苦笑着回答说:“主公,非是属下不敬,此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属下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田丰的反应早就在韩湛的预料之中,他淡淡一笑,随即说道:“本侯如今准备修建的高台,名为烽火台,不过是掩人耳目,其实是一种新式的传讯台,可以在一两个时辰内,接收到边关的讯息,或者把京师的讯息传送到边关。”

韩湛的话引起两人的好奇,荀彧和田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惊诧。最后还是荀彧开口问道:“敢问主公,你所说的新式传讯台,是如何把讯息在一两个时辰内,传送到边关的?”

见两人对此事都有兴趣,韩湛便把如何将信息编译成旗语,再由信号兵通过旗语,一站站地传递下来的过程,向两人详细地介绍了一遍。讲完之后,他问了一句:“不知二位对本侯的这种传讯方式,有何不同的看法吗?”

韩湛这种超越时代的传讯方式,荀彧和田丰两人以前何曾听说过,心中正对韩湛的创举赞叹不已时,听到对方的问话,连忙摆着手说:“主公的传讯方式,的确是闻所未闻,但绝对比烽火台更加有效。”

田丰联想到韩湛特意招自己入府,推测可能和修建传讯台有关,连忙主动请缨:“主公,若是信得过属下,修建传讯台一事,属下愿意尽绵薄之力。”

对于田丰的毛遂自荐,韩湛只是微笑着摇摇头:“元皓,修建传讯台之事,本侯已交给了奉孝和公与二人,你就不必


状态提示:第533章 青州长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