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于聪慧扶着郭玉洁进来,在场的人都纷纷打招呼,这里面有郭玉洁嫁到于家后的晚辈,也有郭家的晚辈,院子里稀稀拉拉的有十好几个人,屋顶也有几个青壮年在换碎掉的瓦片。
至于瓦片也不需要重新买,墙角那边就对着几百片,都是当年换瓦片的时候剩下的,几乎家里盖房子的都能剩下不少砖瓦,平时家里有点别的东西需要堆砌的,也都用得上,不会浪费掉。
“这玻璃裂口了,现在大正月里,可得往家里灌风!”一个长得瘦高的男人站在敞开的土炕间外面,冲在屋子里收拾东西的郭玉洁道:“姑,小四今年刚换了铝塑窗,家里那些老木窗框都拆下来了,玻璃也有,都是旧的,我给你换上行不?”
“行,没碎就行,姑不在乎这个。”郭玉洁看着那青年道,这青年是她娘家侄子。
也不用担心这些玻璃不合适,其实都是多余的,他们村的房子,几乎都是自己村里的泥瓦匠给盖的,除非是谁家特别要求才会给你放大,不然都有固定的图纸了,照着图纸盖起来就行,几乎有点年纪的房子家家户户窗户都一样大,甚至屋子的格局也都一样大。
“小慧啊。”郭玉洁喊了闺女一声,“今晚得留他们在咱家吃饭,现在这个点也不知道小林庄的集散了没有,你和小关开车去那边看看,买些菜啊肉啊鱼啊啥的回来,晚上请他们吃饭,不能让人白忙活。”
于聪慧这才反应过来,一拍脑袋,“对,差点忘了,现在还不到三点,那边的集差不多四点左右就散了,关河咱们快点。”
“好!”关河放下手里的相框,拎着车钥匙就和于聪慧走了。
小林庄这边有个集,五天一个,农村的大集一般都是五天一个,这似乎已经是老规矩了,而城市里的菜市场却不同。
小林庄离着郭庄有十二三里路,开车也就十分钟左右的功夫,毕竟这里是农村,来来往往的人也多,而且还是弯弯绕绕的。
等赶到小林庄的时候,这边的集已经散了过半,蔬菜那边倒是还有几家,不过也已经开始收摊了。
两人赶忙上前要买菜。
“要啥菜?这快收摊了,算你们便宜些。”他们一般大清早就过来摆摊,一整天下来,菜都不算很新鲜,而且都是挑剩下的,可好吃还是没问题的,毕竟都是大棚里种的,菜也都是去下面收上来的。
两人买了一些芹菜,蘑菇,山药,豆角,黄瓜和西红柿,每样要了三无斤,现在天气冷,这些菜在家里放个几天都坏不了,自家吃又不是上大席,谁还在乎这个。
之后又去买了蛤蜊,青口,两条活鱼,两根鲅鱼和几根带鱼,当然也去一个肉摊上买了几斤五花肉,两斤烧肉,猪大肠以及一条卤好的猪腿,这才满载而归的回家。
“咱早上带来的那些馒头,还在大哥家里呢。”回去的路上,关河说道。
于聪慧满不在意道:“回去的时候,在门口听听,我去拿着。”
晚上那边还要吃呢,大哥家里有米有面的,自己做呗。
“等结婚前给姨买台冰箱过来吧,隔段时间就给她送些馒头过来,她也不用做了,冰箱里能放很长时间,吃完了再送。”
于聪慧点点头,“也好,明后天洗衣机就送过来了,再买台冰箱也行,正好你明天回去,去那家买一台,单门的就行,我瞧着有一台冰箱是1200来块钱,好像是搞活动,红色的,容量也不算小。”
“知道了,明天上午我回去看看。”
在于明辉家,顺道去厨房里把馒头给拎出来,张莲坐在炕头看到于聪慧的举动,心里恶心的要命,嘴上嘟念着,却因为关着窗户,外面根本就听不到。
走到门口,于聪慧想起一件事儿,扭头对里面喊了一声,“文晓,今晚你爸在奶奶那边吃饭,你俩是在家里还是过去?”
文峰从里面冲出来,“姑,去奶家吃饭。”
“哦,别喊你妈!”说罢,就上车离开了。
文峰回头看了眼坐在炕头上的张莲,啥也没说就回屋去了。
进去说啥?我姑不让你去奶家吃饭?他还不得挨揍啊。
回到家里,俩人拎着东西进屋,院子里的人看到后,纷纷打趣。
“买这么多东西啊?你俩这是把集给搬回来了吧?”
“小慧,都买的啥好吃的?”
于聪慧瞧着这些叔辈姑舅家里的兄长,笑道:“晚上都别走,在家里吃饭,二哥,你把我嫂子喊来,帮我一块做饭呗?”
“你打电话家去就行,她在家绣鞋垫呢。”瘦高个男人笑道。
她一个电话过去,那边的女人声音爽朗的应下来,前后不到五分钟就过来了,挽起衣袖,系上围裙,就开始帮着于聪慧做饭。
晚上家里的菜不少,毕竟今天家里帮忙的爷们多,按照一人一个菜的量,至少也得准备十三个菜,分量还得很足。
关河搬着凳子,在这边帮忙摘菜洗菜,家里没水,水缸里的水还是来帮忙的人帮忙刷干净,然后去井里打的,这边的井水也甘甜,比城里的水好喝。
他们在墨城里新房的水龙头,都装的过滤器,过滤器三千多,可不装的话,那水质说实话不太好喝,即便烧开了口感也不如这边的水干冽,听说这边都是山泉水。
“小慧!”
“怎么?”于聪慧看着关河。
“我看不如给姨在院子里钻一口井,再装个电机泵,这样每天都有水喝,也不用隔两天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