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的兵马,要是全都停留在南京城内,不说各要地防备空虚,南京城内也会越来越乱,王昌在看完砍头之后,也是兴致勃勃带着部下前往居庸关上任。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原本集结在南京城内十几万的各地官军,林林总总都已经走的差不多了。
除留守南京的神武军以外,也就还有保定总兵马爌所部一万两千余人,等极少数的官军还留在城内,不过总数已经不超过七万人。
虽然人在南京,但是有些事该处置还是要处置的,南京不是也有个小朝廷吗,六部等等官署衙门齐全,就用这个朝廷上一次朝。
南京的确很繁华,甚至在某些意义上来讲,比北京城更要繁华。
但是待了一段时间,崇祯皇帝却总是无所事事,根本没有在京师那种从早忙活到晚的感觉,老是给他一种在混日子等死的感觉。
后世说“混日子等死”这种话,往往是贬低意味,说一个人不做正经事,可眼下崇祯皇帝想起来,却是截然不同。
自己穿成皇帝,要是混吃等死,那可就成真的等死了,这种日子不能一直这么下去,崇祯皇帝已经决定就在这几天之内,让南京彻底面貌一新。
南京没有北京占地广阔,这个地方到处都有河流,路边满是诗情画意的文人骚客,若不是昨日大批离开那些全副武装的官军,怎么看都像是繁华盛世。
崇祯皇帝不想在这里多做停留,人要是在这种地方待久了,难免会减弱斗志,这也是崇祯让各地兵马在这一两天内迅速离开南直隶的原因。
南直隶这个地方,利用好了是个大金库,利用不好,那就是自己这个皇帝的坟墓。
看着眼前和北京朝议别无二致的南都朝会,崇祯皇帝哈气连天,就和后世学生时代听课一样,崇祯觉得自己只要随意找个床榻,倒下就能睡着。
这种朝议也不知道是哪个二百五发明出来的,也太特么无聊了,怪不得有些皇帝不喜欢上朝,一直听这帮文臣底下斗嘴皮子,有什么意思。
去年在北京裁了一大堆官员,率兵出关转了一圈,收复了早就不是大明辖内的朵颜三卫,紧跟着又纳了草原的女儿托娅为大明皇妃。
最开始因为那股新鲜劲,几乎每晚上都在努力耕耘,但是不知道托娅这小妮子怎么回事儿,到现在都没给朕生个皇九子出来,肚子里更是一丁点动静没有。
纳了托娅之后没多久,崇祯皇帝削藩,那些皇亲们虽然都是猪,不过其中却也有几个不甘心扒皮等死的,多尔衮也不消停,见大明内部动乱,立马就带着兵又把朵颜三卫抢了回去。
崇祯皇帝从去年下半年一直到今年的二月份,都是南北两路亲自来回跑,先击溃了多尔衮的入关大军,又把诸藩叛军平定,顺带着又灭了北孔,扶正南孔为国朝效力。
做完这么多以后,来到南京的崇祯皇帝好不容易能过上几天消停日子,可是不偏不倚的,气候又有点不太适应。
谁都以为皇帝每日锦衣玉食,无比逍遥,可是崇祯皇帝告诉你,这大明朝的皇帝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穿到什么年代也千万别来明末。
刚到南京城这几天,崇祯皇帝一开始就觉着不舒服,可能是在北方待习惯了,再加上最近常常各地奔波,风餐露宿的,最近几天有点犯感冒。
随军医官是太医院吴又可指派来的学徒,崇祯皇帝很信任,这种小风寒还是立马就给开了药方子,不过可能是崇祯心里挂念的事情太多,还是睡不好觉,一连几日了都没见好,加上身边没个妃子暖床,那是活的相当难受了。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是有史以来活的最累的一个皇帝,现在已经开始想念前世的老冰棍、空调,手机、电视机,还有冬天里北方的暖气和火炕。
就算前世对气候不适应,空调总能让你赶紧调整过来。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个年代没空调也没暖气,而且就算你是带着百科全书穿过来的,这年代没那个科技基础,你也造不出来。
看着眼下正讨论一塌糊涂的南京臣子们,崇祯皇帝又打了个重重的哈欠,含糊其辞的点头说道:“嗯,马爱卿说的有理。”
实际上,崇祯皇帝压根就没把这帮臣子说的任何一句话当回事儿。
他们报上来的事情不少,但就算报上来的,又有几个崇祯敢直接相信的,自打赶跑了小李子,崇祯皇帝就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是重大决议,朝议上一概都不会直接决定。
因为毕竟天高皇帝远,你说是一回事儿,当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儿,谁又会把与自己沾上丁点利益的事情如实禀报,那不是傻么?
可你不如实禀报,那不是把皇帝当傻子了吗。
崇祯皇帝不甘心和历史上那位同样被臣子蒙蔽,事实上,他心里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知法犯法,共同蒙蔽。
后世电视剧看的不少,朝会大佬说了一句不是真的话,下面指不定牵扯了多少人的利益纠葛,指不定多少百姓受到欺压,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或许自己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够后世一部电视剧的素材了,也可能自己多说一句,命人去查查真实情况,就会挽救了一个甚至数个普通百姓家庭的命运。
往往还要等下朝之后,听各处厂卫番子们的密奏之后,崇祯皇帝才能做最后的决定,毕竟现在不是甲申年了,不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
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不仅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