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玄幻奇幻>史上最强崇祯>第六百七十六章:中兴、来服

商洛一带发生的大战,假以时日已经传扬天下,听到的贼寇,无不为之胆寒。

祸害了中原腹地数十年的闯贼被完全歼灭了,对关外鞑虏来说,是个坏消息,对正在四川建国的张献忠来说,也是个坏消息。

这场大胜是很多人都没预料到的,李闯甚至连陕西都没跑出去,就带着他的全部主力,魂归天外。

听到消息以后,各方反应不尽相同,但很奇怪的是,如今振奋人心的消息,百姓军民听到无不欢欣鼓舞,很多人却为此发愁。

这次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和前几次一样,又赢了,而且一次比一次赢得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首先为之犯愁的,是江南一带很多名为朝廷下属,但早已自行其事的地方军将、府衙。

这些年来,他们趁着北方战乱连年,早都成了实际上的军阀,最害怕的,无非就是正统王朝的中兴和延续。

崇祯灭了李闯,据说得胜大军四川修整一月之后,已经迅速赶往四川支援秦良玉。

这样看来,在朝廷大军围剿之下,张献忠所建立大西的覆亡也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朝廷的下一步,似乎已是不言而喻了。

当朝廷真正腾出手来管理的时候,这些地方武将无一例外都要遭受裁撤和更换,他们要开始为今后找出路了。

除了地方文武以外,那些豪绅、商户、地主,也都为此发愁。

从朝廷收复地区来看,他们这些人不跟着朝廷步伐走,都是要被打击淘汰掉的。

但很多人思来想去,似乎出路也没有很多。

厂卫可不是摆设,他们之间和各种匪贼、豪绅之间来往的书信都不少,你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丝毫痕迹不留。

别的什么纵兵不法这等罪过暂且不提,单单这些书信被搜出来,那就是一桩足够杀头的大罪。

若是从前,在这种局面上,一些有功名的文官们,不过是做个姿态,打个招呼罢了。

至于武将们,只要是地方上真正握着兵权的,朝廷向也是不敢拿你怎么样,最多就是和左良玉一样,多整几次戴罪立功罢了。

豪绅地主更别提了,花点钱一句话,朝廷里自然有人帮你摆平。

可现在形势不同,刘泽清、刘良佐还有左良玉,那些敢于朝廷作对在地方上的军阀们,都是前车之鉴。

原来朝廷里肯帮你搞定那些人,不是被诛九族就是削官去职,余下的要么一坑不坑啥也不管,安心做官,要么就是忠诚的皇党狗腿子。

如今大明朝在崇祯皇帝带领下,正如日中天的走向中兴,越来越多的兵马忠于朝廷,无数的乱贼都被剿灭。

就连昔日的诸王乱国,都被崇祯调集大军,轻而易举的平定,他们这些人来硬的肯定是不行,软的,倒还有可能。

很多南方军将不过是一城一地,前面那三个至少都是一个府,麾下十几万的势力,在朝廷大军面前,不还是被分分钟平定。

所以很有意思,崇祯回到京师的当天,就接到那些南方文武们死乞白脸的奏疏,内容千篇一律,都是恭贺大明得胜云云此类。

恭贺得胜只是个幌子,他们的小算盘是个人就能明白,不过是借着这次机会争先恐后地向朝廷表示忠心。

崇祯看了几份就不看了,这些墙头草历史上是这个德行,如今还是这样,狗改不了吃屎,看这些属于浪费时间。

他们能这么老实,完全是因为朝廷逐渐有威望了,和忠不忠根本扯不上半点关系,以后慢慢都得给他们换了。

老实的可以回家养老,不安分的找个理由弄死,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

往日里,中原腹地的李闯、曹操们来如自如,鞑虏也是频频寇边,无论什么人的兵马,都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北直隶好歹是京畿重地,被人如入无人之境的来回嘚瑟,皇帝权威和朝廷威严早已下降到了冰点。

能有眼下这个争相来服的局面,一方面是崇祯朝堂上杀东林杀出来的,另一方面他心里明白,这也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无数将士在战场上不惜与流寇抱着跃下城同归于尽,舍弃性命,就为了这一天的来临。

朝廷的威严,一是来自皇帝,一是来自于各种战争和政策上的变动。

而皇帝权威的来源,一方面是祖辈的传承,另一方面则又与朝廷的威严息息相关。

朝廷能够保护臣民们不受外来蛮族的侵扰,能保证地方上百姓有一个平安喜乐的生活,这才是国家能够稳定的底线。

朝廷有了这些最起码保证的时候,皇帝威严才能上去,这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说的实在些,在最近几年的数次大捷之前,很多人想的都是大明怕是要亡国了。

取代大明的是大顺也好大西也罢,反正只要能过上安稳的日子,那就是普通百姓最大的奢望。

可谁也没想到,崇祯居然把亡国边缘的大明,在生死关头又给生生拉了回来。

李自成能在中原纵横驰骋,关外建虏能号称“满万不可敌”,但面对崇祯御驾亲征时的明军时,却都被轻松击溃、歼灭。

在一系列的杀伐之下,崇祯身为皇帝的威严,已经升到了和开国洪武皇帝差不多的高度。

不说有可能重新一统的未来,就是眼下这个北服蒙古,东和建州,南灭伪顺的功绩,已经是有明一代自洪武、永乐以来的顶峰。

说的更直观点,以眼下崇祯皇帝的威望来说,南方的乱象是真


状态提示:第六百七十六章:中兴、来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