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的应对只有四个字,将计就计。
兵法云:兵者,诡道也。
李定国做出势弱,看似是在大局上没有任何改动,但却部署了至关重要的两点。
其一,他让那些歼灭被围奥斯曼军队的部队不要迅速抽身,偃旗息鼓,等待命令。
正面战场在奥斯曼军队步步紧逼和明军稍显势弱的情况下进入白热化阶段,正是这支奇兵的忽然出现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比特利斯直到最后都还以为明军扔在对中间的部队围剿,他根本没料到中间的部队会被歼灭的如此迅速。
奥斯曼军队看出了明军在步步后退,比特利斯更认为这是李定国急于将自己中间部队歼灭而在正面战场调走太多士兵的苦果,当即下令全力前压。
然而看似是明军在苦苦支撑,可是当战场上陡然间出现这么多养精蓄锐的明军时,平衡就完全被打破了。
明军忽然分开阵型,呈一个半圆形,将奥斯曼军队囊括在内,奥斯曼帝国引以为傲的中央军团却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这只是战场胜利的因素之一,比特利斯之所以对正面战场的明军表现毫不怀疑,这是因为后阵李定国的“亲自上阵”。
在奥斯曼人眼中,这么大规模的集群作战,主帅除非必要时期,否则是根本不会亲自上阵的。
主帅的轻易上阵,不仅给了战局一个不确定因素,更是濒临崩溃的先兆。
这就要和李定国的第二个部署有关了。
看见西帕希骑兵从左翼缺口冲进来以后,他决定用自己主帅的身份和远程兵做诱饵,引诱那支西帕希骑兵孤军深入。
只有一支天津兵马回援的情况,更让比特利斯对李定国已经无兵可派深信不疑。
因此,他想迅速在正面战场分出胜负,吃掉这支大明远征军,将这场史诗级战役的胜利收入囊中。
但事实证明,比特利斯的所有部署都没有逃出李定国的五指山,他甚至完全被李定国牵着鼻子走。
正面战场,明军随着援军的加入而势如破竹,奥斯曼人却在步步后退,这不是战术,因为他们的很多方阵已经四散崩溃。
后方炮手已经在高杰手中的宣大骑兵落败,正面倒在明军长枪下的奥斯曼人越来越多,冲进左翼的西帕希骑兵却迟迟没有传回佳绩。
“根本没有人能够冲过那么密集的长矛密林,冲到大明士兵的跟前。”一名奥斯曼军官如是嘶吼。
看他的面色,显然已经恐惧到了极点。
拿着刀剑朝着明军下盘和盔甲的缝隙攻击显然是最佳选择,但是面对这样的攻击,明军的长枪手甚至不用去管。
因为前阵刀盾手只需要轻轻几下,就能轻易化解。
看见战场已经失利的奥斯曼人只能是丢下刀剑,鬼哭狼嚎的想要向后逃走,但后面的人还在拥挤。
逃不走又打不过,在完全绝望的环境下,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尖锐的长枪在明军士兵手中向自己愈发逼近。?
战场上的形势转瞬而变,比特利斯脸上还挂着上一刻的笑容,可现在,他却是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
“这是为什么,这怎么可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利斯的脸上和额头上满是汗水,他现在就连一句命令的话都说不出口。
短短的时间内,场面已经完全乱套了,右翼和远程军团已经完全溃败,正面和左翼还在苦苦支撑,但也是步步后退。
这样的坚持,不知道能持续多久。
比特利斯有些看不懂了。
大明军队的方阵,能投入战斗的根本没有奥斯曼中央军团多,不过也就是前面六七排的士兵。
后面那些人要么是预备员、火枪手,要么就是随队的医官和辎重兵,根本不会有什么战斗力。
但他们依旧是竖立着长枪缓慢前进,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