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的,除了建设防御工事之外,吕哲已经在思考反制措施,除了派遣探子进入巴郡、汉中郡绘制地形图,还在观察从南郡进军这两个郡的路线。
南郡的北方还有南阳郡这个人口众多的郡县,不过这里的粮食出产并不丰富,矿产之类的倒是不太清楚,只是一直以来的驻军数量也不是很多,吕哲虽然有关注不过相对倾注的心力较少。毕竟南阳是靠近中原的一部分,攻取了只会提前加入中原的乱战。
巴郡和汉中是个多山的地形,两个郡之内的耕作体系也趋于成熟,一旦察觉秦国要对自己不利吕哲将会第一时间出兵这两个郡。而后进军蜀地。不过,他万分期盼千万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南郡位处长江中游,哦……现在这条江还不叫长江,事实上它还没有经过秦国的开凿,也还没经过隋朝时期杨广的改建。这条水系现在还不成熟,满布暗礁和深浅不一的情况之下至少是无法安然地利用起来进行水运。
南郡的地理位置在某些时候其实很不错,不过用军事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四战之地”,或者应该说“七战之地”比较妥当?
与之多个郡县相连的南郡,它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潜伏发展的好地方,所幸的是它位处多山多水地带,利用天然环境来建立堡垒倒是能构建出严密的防御体系。可是呢,任何的防御体系都有一个首要的前提,那就是有足够的兵力。
现下吕哲麾下算上郡县兵总共有部队十四万,只是防御姿态的话并不缺乏兵力。不过任何的战事只是防御只会灭亡。
吕哲自己推演过,只是衡山郡、长沙郡、庐江郡三面来攻,利用堡垒体系的话,只要七万左右的部队就能够防御住三面,最差也能拖延至少半年。在半年之内,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防御两方攻其一方,很快就会把合围之势破解掉。
与之南郡相连的可不止有长沙郡、衡山郡、庐江郡而已,黔中郡、巴郡、汉中郡、南阳郡都与南郡交界。
如果是七个方向同时都有敌军来犯,那时候只能利用地形选择逐步抵抗逐步后退。转移南郡的人口到防御体系完整且有天险的夷陵和江陵,集中起人口和军队来进行固守。突围什么的很难办到也无需去突围,只能等待外面的敌军缺粮自行撤退。
在这种多战之地的地形,吕哲比谁都清楚要做好外交。避免被同时进犯。为了避免被多面围攻的窘境,他已经有计划的接触周边势力较大的首领,燕彼已经前去长沙两天,他希望可以用吴芮做一个尝试,看能不能改变地形带来的劣势。
从种种举动来看,虽然还没有亲自接触过。不过吕哲发现吴芮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吴芮已经做出实际割据的举动却是没有举起反旗,这与吕哲是多么的相像。
没有举起反旗就还有转圜的余地,吴芮的举动让吕哲觉得他们是同一类人,觉得有潜在威胁的同时也更加想要接触看看。
吕哲还有另外一个打算,他想尝试能不能用不是那么激烈的手段去吞并吴芮的势力,而这显然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谁让吴芮本身是秦国的官吏又没有举起反旗呢。
距离动乱已经快要三个月,咸阳要是有所反应近期就会发来公函,那时候也就会知道咸阳的选择。
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恶劣环境,也因为近期缺粮得到缓解,吕哲近期又开始在招募兵源,短短四天之内各地招募的新兵数量已经有近四万,他在取得各地族长、豪绅们的支持后也在整编原有的郡县兵。
吕哲预期是想将军队的规模扩编到二十万,其中挑选出七万左右作为战兵,其余下的作为屯田兵。二十万部队也是南郡所能承受的极限,再多的话当地的壮年男子就将被抽调一空。
按照秦国的模式,士卒在成为士卒之后并没有军饷,但是南郡的壮年男子基本都成了士兵,民间的劳动力虽然有大量的战俘补充,可若是不进行一些补贴可能会破坏民生。
吕哲不敢明面的破坏秦军没有军饷的这一个“传统”,他换了个方式来进行运作,在收粮期间是动用辅兵帮黔首收割,整理田亩那些也让辅兵帮忙。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弥补民间劳动力的不足,也变相的达到了“军民一家”的浓烈气氛。
事实证明来自“我党”的作风十分有成效,自吕哲调动辅兵帮助民间收割开始,黔首对吕哲的认同和爱戴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也正是因为这样征兵才会那么顺利。
南郡的多处矿产开发之后,治金师已经在尝试制作铁质的兵器,他们按照吕哲提示的那样利用煤石来提高治炼效果。倒是去掉铁之中更多的杂质,不过虽然有了一些成果却没办法改变铁制造兵器之后太脆的难题。
对于治金吕哲实在是不懂,他也没有办法来解决铁制兵器太脆的问题,只好向民间悬赏。期盼早日能够对青铜武器进行更新换代。
实际上,这个年代对铁的利用并不是那么不堪,战国时期的楚人、赵人、齐人已经开始在制造铁质的兵器,只是相对于达到顶峰的青铜治炼技术来说,制铁成为兵器的性价比太过高昂。
所谓的高昂应该这么解释。就是说铁质兵器相对于青铜兵器的损耗太过严重。打个比方,一把青铜戈矛在经过数次作战之后可能会有损伤,不过并不会那么严重,但是铁质兵器只是一两次的作战就会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