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是怎么来的?不就是掌握“公示”来的吗?
人们看多了“国民”“同袍”的字眼,再被官府引导着提问,若是那些事情发生在你们身上,等等的假设前提下,谁他母亲的愿意遭遇那样的事情。
恐惧感有了,亲自关注事态的吕哲明白是时候激起国民的共仇敌忾之心了,开始引导舆论往报复的方向。
当然了,在引导舆论之前,有一些事情是需要做的,那就是来保证黔首有危机感的同时,不能让黔首的生活水平遭受超出不可接受的范围,例如黔首的出产依然可以卖的出去,各个作坊的工作岗位也不能锐减得太过夸张。
不过嘛,黔首的出产自然是不会有发生变动之前那么好的价钱,作坊的工作岗位也必然要进行锐减,不然什么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他们只会觉得那些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不会有一种在影响自己生活的切肤之痛。
亲自操控的吕哲很清楚自己在玩火,但是他需要玩下去,若是现在不培养泛国民意识,以后想再培养还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
玩火要有限度,且说实话,吕哲并不认为让汉国的黔首异常痛恨列国有什么好处,毕竟列国是华夏文明体系,战争要是进行得顺利,汉军在开疆扩土之后那些土地上的黔首也必将成为同胞中的一员。
汉国首次引导舆论,虽然有吕哲亲自把关,但是吕哲自己也就是个半调子,以现代的专业人士看来,其实一套方案看上去十分的幼稚,也就是只能“忽悠”那些“古代人”,现代任何一个有文化的人谁也不是那么好被糊弄。
就是这么一套幼稚的方案,在汉国做来却是异常的成功,至少周边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变时,黔首们急了,他们“被”知道该怎么来应对,为受到伤害的同袍报仇是必然的,他们的损失也该由那些凶手来进行买单。
什么群众游行、什么暴徒聚拢在他国使馆、什么恐怖袭击……那自然是不可能有的,有的只是一些乡老向县令(长)一级的官员提出困惑。
既然咱们的人被欺负了,是不是该欺负回来?
是不是将敌国打服了,咱们的东西价格会上涨,工作岗位也能得到增加?
以上两个疑问还是比较温和的,真正受到切肤之痛的商贾阶层就比较残暴了,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渠道向官府请愿,显白地叫嚣发动战争,若是军方缺少财帛、粮秣等等什么东西,商贾们就算是倾家荡产也会支持,一定要发动战争灭掉那些发动袭击的敌国——“敌国”这两个字,他们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可不是嘛,真正受到损失的是商贾,他们非常害怕以后行商会再遭受那样的祸事,那么当然期盼军方能够用最凶残的举动进行报复,好让谁谁谁以后想那么干的时候有点顾忌。
让吕哲有点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纸张已经发明出来了对不对,官府虽然没有发行什么报纸只是以告示这种方式在进行“公示”,但是那些商贾中出了聪明人,他们不计成本地手写纸张,以街头发小广告的模式在派发“报复宣传”。
果然是有需要就会有“发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