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睿、曾永忠和廖文儒出现在山海关的时候,史可法与乔明俊等人也来到了山海关,驻守山海关的是登莱新军参将、山海关副总兵金砺,以及登莱新军参将、锦州副总兵吴三桂。
山海关总兵一职,依旧由刘宁兼任。
没有人明白为什么负责驻守锦州的吴三桂,会抽调到山海关来,而且主要负责守卫山海关,要知道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一直都留在京城,虽然没有被关押到大牢里面,但是被朝廷限制了自由,不允许离开京城,这本身就是隐患。
让吴三桂负责守卫山海关,是吴宗睿直接做出的决定,自然不会有人反对。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进攻京城的消息,早就传到了辽东和山海关。
驻守山海关的五万登莱新军军士,做好了一切的准备,随时能够应对突发的情形。
在吴宗睿来到山海关之前,辽东文武官员产生了一些争论,以史可法为首的文官,认为登莱新军还是要出动前去驰援京城,尽管没有接到皇上的圣旨与朝廷的敕书,但毕竟是京城遭遇到危险,这个时候前去驰援,道义上说得过去,不过以廖文儒和刘宁等登莱新军军官为主的武将,则不同意驰援京城。
吴宗睿治理之下的辽东、山东和南直隶等地,不存在文强武弱的情形,双方的分工明确,文官不得轻易插手军队的任何事宜,军队也不得轻易干涉地方上的事宜,所以在登莱新军是不是驰援京城这件事情上面,廖文儒等人的意见明显更有影响力。
但是两种声音的出现,对于辽东的局势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情报司反馈回来的消息显示,后金的八旗军没有任何的动静。
就在这个时候,吴宗睿、曾永忠和廖文儒来到了辽东,首站便是山海关。
吴宗睿一行抵达山海关的时候,李自成已经占领了通州,准备对京城发起进攻了。
山海关,总兵府。
首先进入厢房的是辽东巡抚史可法。
厢房里面只有吴宗睿和曾永忠两人。
“宪之,听闻你建议登莱新军前去驰援京城,由此和廖文儒、乔明俊等人产生了一些争执,今日先生和我就想着听听你的理由。”
在吴宗睿和曾永忠的面前,史可法没有什么拘束的感觉,他抱拳开口了。
“大人,曾先生,下官认为,不管从哪一个层面说,登莱新军都应该要驰援京城,下官知道李自成麾下的大顺军,总兵力超过了百万人,下官也知道,皇上和朝廷怀疑大人,一直以来都没有给登莱新军下旨,没有要求登莱新军驰援京城,按照下官的认为,外部的环境对于登莱新军驰援京城是不利的。”
“不过下官直觉认为,登莱新军应该要驰援京城,如此才感觉到安心。。。”
史可法说不出来具体的理由,不过坚持登莱新军还是要驰援京城,或许是有些话不好说出口,所以含糊了理由。
史可法说完之后,吴宗睿笑了。
“宪之,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无非就是还账,要让我的良心好受一些,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大明的蓟辽督师,还是大明登莱新军的统帅,我也是大明朝廷的两榜进士,在朝中为官多年,外界之人都是这样看的,这也是事实,若是京城遭遇到大顺军的进攻,大明登莱新军近在咫尺不予驰援,道义上说不过去。”
吴宗睿说完之后,史可法连连点头。
“大人说的是,就是这个道理,下官一时间想不到那么确切。”
吴宗睿微微的摇头,脸上的笑容依旧没有消失,史可法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毕竟史可法是大明的两榜进士,内心深处对于大明王朝有感情,这份感情不可能完全抛却,不要说史可法,曾永忠和卢发轩等人也会有次等的看法和想法。
换做以前,吴宗睿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将大明王朝完全抛弃到一边,他会接受良心和道德方面的审判,内心会长久的不安。
不过,早在一年多之前,吴宗睿就抛却了这等自认为迂腐的想法。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明王朝已经完全腐朽堕落,无法维持了,一个新生的政权取代这个王朝,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方面,任何人都不能阻拦,只是新生的政权,究竟以什么样的治国理念来管理天下,才是问题的关键。
曾永忠、卢发轩和史可法等人,是吴宗睿主要依靠的文官,他们也将是吴宗睿创建政权之后,治理天下所要重点依仗的文官,所以有些认识必须转变过来。
看了看曾永忠之后,吴宗睿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宪之,有几个问题,我要问问你,你想好之后回答。”
史可法点点头,看向了吴宗睿。
“登莱新军驰援京城,或许能够击退大顺军,护得京城的周全,不过接下来登莱新军该怎么做,大顺军已经占据了河南、陕西和山西等地,北方完全乱了,还有张献忠麾下的义军,占领了四川和湖广的大部分地方,登莱新军是不是需要彻底打败李自成麾下的大顺军,以及张献忠麾下的义军,平定北方和南方的局势。”
史可法毫不犹豫的点头。
“这是自然,大人,下官也是这么想的。”
史可法说完,曾永忠也跟着点点头。
吴宗睿脸色变得略微的严肃,跟着开口了。
“大明各级官吏的**,对民众的漠不关心,以及朝中的党争,你们都知道,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东西,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