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科幻未来>深空之下>第一百一十章 御夫星

新人类历零四六三年,七月八日,经过两百多年的星际航行,深空号距离御夫星大概o.13光年。/p

飞船正停留在虚空中,做最后一次常规检验,几乎所有人都从冬眠仓中醒了过来,隔着玻璃好奇地望着眼前这颗平平无奇的恒星。/p

一群年轻男女正在天文台中,对着漫天星河大吼大叫。/p

“啊哈!”/p

“人马悬臂,这里已经是人马悬臂,我们来了!”/p

“我们来了!啊——”/p

新人类文明第一次悬臂级别的星空漫游,终于完成,这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p

两百多年的航行啊,实在太太太漫长了。虽然所有人感受到的时间已经被冬眠仓大幅缩短,但依旧感受到了漫长。/p

“中间转弯的次数,过两百次!已经将近八十年没有探测到敌方的行星飞船了。终于将敌人彻底甩掉。”/p

“快看,陨石,是陨石!”/p

天文台探测到一颗直径二十米的小型陨石,大概有几万吨的质量,在百万公里开外的地方掠过。这一次可是正儿八经的铁质陨石,度大概是47公里每秒。/p

看到雷达中那一个红点,有些人甚至激动的闪烁出了泪花,时隔这么多年,人们终于看到了物质!/p

物质带来的巨大安全感,一下子就被这颗陨石带动了上来,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难以言喻。以至于许多人看到陨石的时候,原本的大喊大叫也停了下来,而是静静地呆,感受着心中的这种味道。/p

不过,人们没有选择大动干戈地捕获。/p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御夫星域内,有大量的物质存在。/p

大量!/p

面对无尽宇宙时的茫茫恐惧,终于被一颗恒星给温暖了。/p

连于易峰也是感受到了一阵又一阵的轻松。/p

刚开始逃命的时候,物资仓库满满,堆得像一座座大山,让他有一种永远也用不完的感觉。/p

而现在……唉,不说也罢,连后期宇燕部队的维护,都是精打细算,能省一点省一点。他甚至怀疑,这些飞船还能不能正常飞行……/p

总而言之,人类还是撑下来了!/p

“这里将会成为我们的天堂。我打算,把诺亚号剩下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这样我们才可以储备更多更多的物质……还有,建设新一代的母舰!”/p

趁着这段时间,天文学家们也开始繁忙的工作,激动归激动,惯例的安全工作还要继续。/p

按照现在的科技探测手段,o.13光年,大概的行星数据已经能够测定的。/p

御夫星是一颗太阳质量98.9的矮黄星,年龄大概在45.3亿年,光强度与太阳相比,差不了多少。/p

“难道播种者文明知道太阳系?”/p

面对这一数据,于易峰托着下巴沉思。/p

在宇宙中,几乎每一颗恒星的附近都伴随着行星。但不得不说,这样的矮黄星,才是孕育生命的最好场所,它的光照强度适中,引力适中,能够长期稳定、安全地光。/p

如果是红矮星,光强度太弱,周边的行星普遍寒冷,只有很近的地方才有足够的光照。/p

但是红矮星的质量小,核聚变并不稳定,时不时产生大规模的耀斑,伴随着大量的辐射。距离红矮星太近的行星,一般都没有大气,因为这些气体全都被太阳风吹飞了。/p

如果是天狼星这样的蓝矮星,光强度又太强,而且这种大质量恒星的寿命普遍不多,也就十亿年这个样子。/p

这样的时间段,往往还没来得及孕育出大型生命,恒星已经燃烧殆尽。蓝矮星死亡后,甚至有可能产生一次新星爆,将周边的行星全部吞噬。/p

所以,黄矮星,才是生命的主要家园。/p

御夫星主要的大质量行星大概有七颗,被简单地用“御夫1”、“御夫2”……一直到“御夫7”来命名。/p

“御夫1”,一颗极度炎热的星球,火星那么大,几乎没有大气,表面平均温度估计三百多度……/p

当人们观测到“御夫2”的时候,愣住了。/p

天呐,一颗……/p

一颗蓝色的星球!/p

这位天文学教授,不可思议地揉了揉眼睛。/p

要不要这么像啊,“御夫2”距离恒星大概也就1个天文单位,和地球的位置差不多,完全就是一颗充满了水资源的蓝色星球。/p

“表面……充满了氧气!”/p

唯一不同的是……它周边有一大一小的两颗卫星。/p

这种蓝宝石般的颜色,让天文台的所有人都微微张大了嘴巴,心中震惊更不必多说。/p

当然了,这里的许多人,都没有见证过真正的地球,他们只是从某些照片中看到过。/p

“好像,和地球真的好像……”/p

很奇怪,虽然心中充满了惊喜,却并没有初次遇见“迪格114”时,那种激动到说不了话的程度了。就连诺亚号中的第一代也是如此,他们只是兴奋地望着……望着……/p

于易峰想了想,这么多年的星际之旅,那种想要“回家”的yù_wàng已经渐渐减少,人们都把诺亚号当成了自己的家园。/p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奇妙变化。/p

“这就是播种者文明给我们的提示吗?里边有什么呢?土著文明?”人们饶有兴趣地望着那颗蔚蓝星球,不停的议论着。/p

满怀着各种希望,待所有天文学资料都出来后,于易峰立刻召开了一次重大会议。/p

“……建造、探索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章 御夫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