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到平津地区我们的工厂已经在建,给我半年的时间,保证给你们解决材料的问题!”
廖凡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河北和北平把他们苏联人的工厂模式建立起来。苏联人在被德国打的这么惨的情况下,在发起反击之后,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工厂生产,就是依靠的完整体系。
在苏联人撤离之前,苏联人已经在山西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工厂,虽然缺少核心技术,但是依照葫芦画个瓢廖凡还是能够做到的。
工厂如雨后春笋,大量的人员被培训成工人,当然这是太行山组织的,工人由他们进行统一培训,然后在安排进工厂,最后将工厂承包给个人!虽然这样让太行山花费了不少钱和精力,但这在短时间内为将工厂缺少的工人给补充完整。
结果用了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太行山成功的复制了一套苏联人的工厂模式,当然复制出来的东西比苏联人的差点,但是在华北地区终于有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当然最高兴的非沈正文莫属,因为他们的第一架试验机也终于成功了,至于飞行员是重庆安排过来的。廖凡把这些飞行员都送进了保定的军校,负责培训更专业的飞行员。
“喷气式飞机?我们能行吗?”
当廖凡跟大家提出喷气式飞机概念的时候,大家都不认为自己能够做到,因为在他们的构想里,这样的飞机速度太快了,如果掌控不好,起飞和作战的时候没有多少问题,但是在降落的时候必然容易出现非常大的事故。
而且德国人的实验结果也证明的了这点,喷气式飞机战斗力确实强大,但是百分之八十的坠毁就是在落地的时候,而且中国的技术方面更是落后于德国。
“别人不敢尝试的,我们更要尝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突破局限,最先迈出这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距离世界强国更进一步!”
在整体落后的状态下,廖凡想要的就是弯道超车,如果总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头学,不敢尝试新的东西,他们再强大也永远是处于别人的屁股后头。敢为人先,是他们当前必须要做的。
太行山刚刚造出第一架螺旋桨飞机,在廖凡的安排下,科研人员又开始了对第一代喷气式飞机的研究!但是他们仍旧生产了十几架螺旋桨式的飞机交付给了保定军校,目的很简单用于训练,培训真正的飞行员。
“你怎么过来了?”
廖凡正在看文件的时候,付红玉来到了指挥部。
付红玉没有说话,拿出一封信给了廖凡。廖凡疑惑的拆开信封,里边有一张信纸和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是廖凡很久没有见到的一个朋友。
“怎么会这样?”照片上的人是约翰,也是付红玉的老师。
“苏军在反击的时候,老师正在做手术,一颗子弹穿过了他的胳膊,将他整个胳膊给撕了下来,幸好他的助理处理及时,否则他的命就保不住了!”
“现在他在哪儿?”
约翰也算是廖凡的一个朋友,尽管他的身份有些特殊,对于朋友廖凡还是希望能够多帮一帮。
“他逃回去了,但是他身边没有了一个亲人,没有人能够照顾他,所以他才给我们写了这么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