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重生之大总统>第九章 不一样的甲午战争(5)

ps:三更送到,求订阅支持正版

“高砂”号和“秋津洲”号趁着“定远”号在集中火力攻击“吉野”号时,也趁机借着浓雾的遮掩,偷袭“定远”舰,“定远”舰身中七八炮,但厚厚的铁甲牢不可破,跟没事一样,继续发射鱼雷攻击“吉野”号,“吉野”号沉没了之后,“定远”号开始调转炮口,向浓雾中的“高砂”号射击。“定远”和“镇远”号把“高砂”号紧紧地围在了中间,形成一个严密的包围圈,密如雨点的炮弹再次轰向了“高砂”号,它的周围几乎变成了火海!

日本人对“定远”“镇远”这两艘海上巨无霸非常恐惧,四千吨级“白朗古恩卡拉达”号,还有排水量2047吨的穹甲巡洋舰“额拉楚力士”号和“平度”号也迅速围了过来,想要集中火力,将这两艘巨舰击沉而后快。但是,日本巨舰的速度快,靠得过近,好多炮弹飞越过“定远”和“镇远”号,命中率不高!即便击中了“定远”“镇远”巨舰,这两艘军舰铁甲太厚,体积又大,就像海上的金刚,屹立不倒。

晨雾渐渐散去,刺眼而热烈的太阳从海面升起,北洋水师副提督琅威理见日本军舰都围了过去,马上命令北洋舰队包抄了上去,排布鱼鳞阵,对日本军舰逐舰攻破,。阵法排布成功后,北洋舰队十一艘巡洋舰围攻日军五艘战列舰,日舰一艘接一艘的北洋舰队的重炮击中,炮弹在海风中呼啸,剧烈的爆炸声在黄海此起彼伏。日舰的接连被击中,有的炮台被击毁,火力明显减弱了下来。“高砂”号被“广丙”号鱼雷巡洋舰发射的鱼雷舰击中,慢慢的消失在了海面上。

东乡平八郎一看不妙,北洋舰队太凶残,再打下去要全军覆没了,赶紧指挥军舰靠着速度优势突围,“秋津洲”号在逃跑中,被“定远号”一炮击中桅杆,上面的太阳旗随风飘荡,掉进了海水里缓缓沉入海底。

刘步蟾站在“镇远”号的甲板上,愤怒地挥动着沾满了鲜血的手臂。吼叫道,“别让日本军舰跑了,我们追上去!”

旁边站着的副管带说:“大人,咱们军舰太大,速度慢。追不上。”

这时詹天佑已经指挥着长江系列的四艘快速军舰追了上去,刘步蟾吐了一口唾沫。骂道:“他娘的。真气人,这次竟然让这搞铁路的耍威风了!”

詹天佑果然大出风头,指挥着四艘军舰,一路追击东乡平八郎四十多海里,击沉了“白朗古恩卡拉达”号,俘获了“额拉楚力士”号穹甲巡洋舰。

中日海军黄海一战。从早上八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结束,两个时辰,北洋舰队击沉了包括吉野号在内的三艘军舰。俘获一艘,海军大臣西乡从道闻讯大哭。

宋骁飞没有给日本人喘息的机会,紧着接把军舰开到长崎港,炮轰长崎。整个长崎陷入了一片火海,警察局、市政厅都被炸毁。紧接着,宋骁飞让两千新军拿下长崎,挺进到马关。同时,派了“定远”号、“镇远”号和长江系列四艘军舰直奔东京港湾。

日本本土再一次被攻击,明治天皇在皇宫的凤凰阁召开紧急的御前会议,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总参谋长、枢密院议长,陆军大臣,外相陆奥宗光均参加,请求天皇决定,是从中国和朝鲜撤军,还是继续增兵,破釜沉舟,跟中国决一死战。

明治天皇痛心于日本海军的落后,决定请英国人从中调停,宋骁飞决定暂时可以和日本人谈一谈。

刘步蟾表示不满,为什么不直捣东京,宋骁飞道:“我最近收到情报,俄国陆军和海军在东北蠢蠢欲动了。英国如果这时帮日本人,我们就很被动了,所以,不妨先给英国人面子,把谈判破裂的责任推给日本人,这样英国至少就保持中立了。”

于是,外相陆奥宗光率领日本代表团和英国驻日大使一行人,到长崎跟宋骁飞谈判,宋骁飞把谈判地点选在了扬帆楼,这是1886年宋骁飞和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谈判的地方,在扬帆楼的二楼露台,望着安静的长崎港口,金色的阳光铺满了海面,海风阵阵,无数的海鸥在天空飞起,扑腾落到水面又展翅飞起,宋骁飞知道,这一次,不能再轻易放过日本人!

谈判时,日本代表团是以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和驻华公使小村寿太郎等人,还是穿着黑色燕尾服,中方的代表是外务总长孙廷芳,还有熟悉日本的李经方,宋骁飞,邓世昌,入座就花了很长时间。

陆奥宗光给孙廷芳递上了一本厚厚的中日和谈方案,孙廷芳看了看,递给了宋骁飞。宋骁飞翻看了一下,站起身来,把文件“砰”地重重摔在了桌子上,飞起的文件差点没砸到了陆奥宗光的脸上,宋骁飞脸色转阴,冷笑道:“陆奥大人,我们不用谈了,中日各自回去宣战吧!”

李鸿章的意思是想尽快结束战争,李经方见宋骁飞这么火大,赶忙问日本人提的什么方案。

宋骁飞当即咆哮起来,道:“承认朝鲜独立!赔偿战争款!中日两国共同帮助朝鲜改革内政!开放台湾通商!还真以为日本能打赢中国呢!日本人首先入侵朝鲜,英国调停,中国以亚洲和平大局为重,才允准和议,而你们竟敢得寸进尺!我看你们日本人听不懂人话,只听得懂炮声!你们不从朝鲜撤军,我们就直接把战舰开到东京!”

陆奥宗光一听宋骁飞要把战舰开到东京,赶紧态度软了下来,道:“贵国的提案是什么?”

宋骁飞说:“中方的


状态提示:第九章 不一样的甲午战争(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