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这条红线的东西很简单,就两样。
鲜血和尸体。
这条红线自这支队伍的脚下延伸,一直到了北燕腹部。
队伍中人的脸色很平静,他们并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北燕甲士。
就算知道了,他们的表情也不会有丝毫改变。这一路上,他们本就是这么杀过来的。
只是,这路上的一场场搏杀已经掏空了他们的真气。
当修行者没有了真气,就只是身体稍微强一点的普通人。
前方截杀他们的那队士兵很弱小,却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伏击士兵的目光里,这支队伍越来越近,他们的手掌越来越僵硬,手心的汗水越来越多。
有士兵终于控制不住早已麻木的手指,拉紧的弓弦松动。一根羽箭夹杂着尖锐的破空声和那名士兵错愕的目光飞向了前方的队伍。
战斗因为那根羽箭被迫提前开启。上百士卒从白雪中猛然跳起,抽出锋利的战刀冲向那支队伍。
战场很嘈杂,也很寂静。因为这里除了永不休止的风雪声就只有战刀砍入血肉的噗嗤声,刀剑交击的金铁声和男人的闷哼声。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沉默而惨烈的血腥阶段。没有多余的话语,因为长年的战争已经让双方到了见面便要拼命的地步。有名动一方的修行者被一位末等士卒用北燕军刀劈成两半。也有士兵被尚有余力的修行者用剑气绞成一地碎肉。
战斗很惨烈,可是那位背负长剑的青年自始至终都死死攥着手中的包袱。有锋利的北燕战刀划破他的左臂,带起一蓬鲜血。手中的包袱稍微松动了一下,转眼又被他死死抓在手中。
想来他手中这个包袱对他来说比他的性命还要重要。
他手中的长剑贴在一个北燕士兵的脖颈,手臂轻轻往后一带,一颗头颅冲天而起。滚烫的鲜血溅得他满脸都是。男子面无表情的望了眼前方,那是南唐的边界。
一路杀来,万里浴血。只差最后一步便是南唐边界。
距离这场战斗远在千里,那是南唐的帝都泰安城。
这是世上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城池,但它因为有了天下第一大阵“块垒”守护,便成了世间最坚固的城池,成了南唐人的圣地。
远在千里的南唐边界正在进行一场惨烈的战斗,这座古老的城池里也有一场惨烈的战斗刚刚落幕。
不同于那场边境战斗的血腥,这场战斗没有硝烟,却更加凶险。
因为这座城池传出了一个轰动了整个南唐的消息。
“帝国天才宁之远十年的妻子是魔教圣女。”
正魔双方一旦见面便是不死不休的顽固思想不只是根植于双方的甲士和修行者心中,也同样扎根在两国民众的灵魂里。
这种顽固的思想是两国边界不计其数的尸骨堆积起来。魔教圣女在南唐人心中就是北燕魔教最顶级的几个大魔头。这种人手中注定沾满了南唐正道人士的鲜血,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
而宁之远是南唐年轻一代的第一天才,是南唐正道未来的扛鼎之人。宁之远的师门,蜀山。那是南唐第一宗门,是捍卫南唐正道最坚实的一道屏障。历代以来,为了捍卫正道而死于北燕魔教之手的蜀山弟子只能用尸山血海来形容。
这是穷东海之水尚不能洗刷的血海深仇。
这些人实在不愿意相信宁之远有通敌嫌疑。因为,宁之远杀的魔道之人实在太多了。从踏出蜀山开始,宁之远就一直奔波在南唐与北燕的战场上。在南唐论修为之高,自然是轮不上不到而立之年的宁之远。可是,要论杀敌之多,放眼整个帝国也没有一个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杀的人比宁之远多。
可是,宁之远确实和魔教圣女结成了夫妻,而且长达十年之久。
直到蜀山以雷霆手段处死魔教圣女白泽之后轻飘飘的丢出一句,“对于此女真实身份,蜀山和宁之远在此之前并不知情。”南唐众人才压下心中疑虑,选择了相信。
千里之外的这场战斗仍在继续着,左手提着包袱的年轻男人用长剑架住迎面砍来的三柄长刀。后背却被一名北燕士兵用锋利的军刀拉出一道狰狞的血痕。
这个男人闷哼一声,用力把前方的三把军刀荡开,手中长剑转向后面,剑锋自下而上带起一道剑光掠过背后那名北燕士兵。
士兵脸上的狞笑凝固,眼睛光芒缓慢熄灭,仰面倒下。有血珠在士兵脸上慢慢渗出,然后连成一道极细的血线,鲜血越流越多,最后那道血线变得格外明显。像是西瓜炸开的声音响起,士兵的头颅以那条血线为界炸成两半。猩红的鲜血和乳白的脑浆溅了一地。
青年以剑驻地,攥着包袱的左手越攥越紧。
椭圆形包袱装的东西一般来说只会有一种。
头颅!
这个包袱也不例外,里面装的是北燕第一军侯,宁国侯的头颅。
在南唐军功榜上有一块令牌,名为特赦令。
名字很简单,作用也很简单。
就两个字,免罪,可免除叛国罪以外的一切死罪。
特赦令的作用很诱人,可是自南唐建国以来就从来没有人得到过特赦令。
因为这块材质普通的令牌价值十万军功。
十个北燕士兵的头颅仅仅价值一个军功。
一块特赦令代表的便是百万尸骨。所以,从来没有人得到过特赦令,也没有人相信有人能得到特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