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楚臣>第五百九十六章 鳌山岛
场面的大型列桨战帆船,龙武水军便不成气势,更不要说威慑梁军水师不敢直接进入润州以东的长江水道了——要说起来,大楚水师在楼船军时代,倾力所造的五牙楼舰,实用性要比大型列桨战帆船差多了,还不得咬着牙去造?

这时候季希尧在十数人陪同下,从鳌山岛的另一侧走过来,与寿王杨致堂、冯缭、韩道昌等人见面。

季希尧这几天就在鳌山岛,是对这边修建水军大营、坞港、修船场提供一些详细的指导意见。

寿王府能人巧匠无数,棠邑提供的战船以及季希尧所提出的意见,有没有包藏祸心,也不难分辨。

杨致堂是第一次见季希尧,但季希尧上岛这几天所提及的诸多建议,都会第一时间传禀到他那里。

他也着柳承嗣找王府的工师仔细甄辨,却发现季希尧所提的建议,皆有王府工师疏忽、想都未曾想的妙处,难以想象眼前这又黑又瘦的青年,看上去刚三十岁的样子,在工造之术上有着比追溧阳侯杨恩的造诣;而叙州战船场最早便是此人主持,也不知道韩谦从哪里笼络来这样的人物。

当然,季希尧过来,也不是免费指导,还是大力希望寿王府修建鳌山岛时,能从棠邑购买石灰、砖石、木料等建筑材料。

寿王府在洪州拥有大量的廉价奴婢能烧制石灰、青砖、砍伐木料,但从洪州运来,上千里之遥,运费不菲;而想就近从润州等地世家宗阀控制的窑场购买,价格则要高达棠邑一截。

棠邑甚至还提供一种名叫“石泥”的浆料,与石灰混用砌墙,晾干后的坚固程度,堪比往石灰里搅入熬煮的糯米浆,但价格要比熬煮的糯米浆低廉一截。

总而言之,韩谦要给右龙武军新编水军提供最贴心、最周到不过的服务,账款还可以赊欠,只要寿王府答应赤山会的商船能先不受限制的进入洪州的县城镇埠——洪州可是寿王府的传统势力范围,不仅数以十万亩计的王府庄田都在洪放,杨致堂此时还遥领洪州刺史。

谁都希望基础能打得更牢靠一些,何况棠邑所提供的确实都是物美价廉的东西,难道他们还能舍优取劣、舍廉求贵?

至于棠邑一再诉求放开商贸限制,杨致堂也不相信放开限制后,叙州以及棠邑加起来不过十四县、四十余万丁口,能有多少货物往外输出。

窥着时间差不多,杨致堂、冯缭、韩道昌等人便乘船往邗沟水口驶去,以便能赶在天黑前,进入扬州城与王文谦见到面。

…………

…………

王文谦也是午后也就早就率领扬州将吏西城外的渡口恭候。

杨致堂身为枢密使、寿王,这次明面上还是奉旨督看扬州防务来的。

除了王文谦,扬州行营都总管赵臻、州司马殷鹏、长史徐致等将吏也是在渡口前新搭建的彩棚下济济一堂。

不过,到这时候,寿王受到请托,赶来扬州作媒下聘之事,在金陵以及扬州等地已经传播开来。

看着寿王杨致堂所乘的船队缓缓靠近过来,殷鹏心里想,这桩婚事反反复复折腾了多少年,大概也只有杨致堂这样的人物出面作谋说亲,多少能替王家保存一些颜面,要不然王氏内部的叔伯都得闹翻天。

冯缭、韩道昌随同杨致堂登岸,与以王文谦为首的扬州将吏见面,怎么都还要议公务,再议保媒之事。

这时候还有一艘随行的商船停靠在码头的北侧,船上所装乃是三十二抬下聘之礼,会由王家另遣一名长辈人物接待,着人直接沿西城墙外的堤道,抬往蜀冈鉴园。

扬州的防务没有什么好说的。

棠邑兵入秋之后,在滁河以北加强对巢、滁两地敌占区的袭扰,兵马频频出动,牵制住南线寿州军的主要注意力。

而包括樊良湖在内,北侧东阳县境内里的防务,都隶属楚州辖管,

扬州所面临的军事压力极少,扬州行营驻兵年初时还有三万,到这时除了已经一万将卒转为屯丁,还招募两千多户受灾难民,借助棠邑所拆借的钱款,购买种子、农具以及牲口、口粮,在邗沟以西与邵伯湖西岸,见缝插针的修造湖堤、屯寨、开挖河渠,开垦出十数万亩粮田。

扬州西翼的防线非但没有削弱,还得到极大的加强。

在除了淮河沿岸受梁军袭扰外,因为护场盐兵的孱弱,淮东盐场极容易被梁军水师打透,淮东目前不得不加强楚州东线以及泰州境内的防御,军资更觉吃力,存粮再支撑两个月,就要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之中。

众人穿街过巷,在一干衣甲鲜丽的侍卫簇拥下,骑马进入刺史府堂,接见扬州将吏之后,大部分中层将吏都先行告退,厅堂之上仅留杨致堂、柳承嗣、冯缭、韩道昌、王文谦、赵臻、殷鹏、徐致等人。

对棠邑、寿王府开出的条件,淮东这边依旧是没有办法推翻的。

棠邑极为廉价的提供每月两万石粮食的拆借,寿王杨致堂尽可能在朝堂之上,为淮东争取更多的援助,要求仅仅是扬泰两州放开对赤山会的贸易限制,对右龙武军放开泰州以东的海陵河,以便右龙武军新编水军能通过海陵河从淮东盐场的西翼,参与对长江以北沿海的协防……

而疏散一部分流民、受灾难民进入棠邑安置,也是缓解淮东的赈济压力。

王文谦、赵臻代表淮东,能争取的也仅是进一步提高拆借规模,希望后续能赊借叙州的兵甲战械、战船以及其他军需物资。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六章 鳌山岛--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