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行走大宋>第237章 宦海新游
块砚台重重拍在案子上,声音极为的响亮,让众人心里都不禁跳了一下。

“这石州的公车和马匹为何不明不白的就调了出去?”韩清怒问道。

“回禀韩知州,咱们州衙的公车和马匹,一直是随用随调,从来也不经请示啊?”一个推官看到众人都低着头不答话,就小心翼翼的上前拱手回答。

“那我就要问你了,不经请示随便调动州衙的马匹和公车,这可是符合办事的手续流程?”韩清问道。

“这...”推官挠了挠头,看了看周围,就支支吾吾不再答话。

“以后公事公办,若是再少了某道手续,定当严惩!”韩清气哼哼的说完拂袖而去。

堂上大小官员看到韩清离开,互相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不明白这韩清今天是吃错药了还是抽哪股子疯?哪个州办事出去要用公车或者马匹时候还要走好几道手续请示?更何况这石州现在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来自京师的四轮豪华铁马车,你韩清想要出行难道还用公车吗?

堂上几个年长一点的官吏笑了笑,这几个人明白,新来的知州这是要立威了。

当天下午常言听到这个消息就来找韩清,看到韩清正在州衙的花园里坐着,就上前笑道:“听说韩知州今天因为公车公马一事发脾气?”

“不按我大宋官衙章程做事,以后会有台谏官抓住此事弹劾,虽然鸡毛蒜皮之事,但是也要谨小慎微。”韩清淡淡的说道。

“下面这些人做事已经被惯得不成样子,以后一定按照流程来办。”常言拱手笑道:“不过事总是有轻重缓急,有些事情需要特事特办时候,顾不得走那些繁琐手续。”

“常通判看着办吧。”韩清并未再这事上去与他掰扯。

这通判一职,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宋太祖时期设立通判,每州设“通判”一人,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牵掣一下知州的权力。但是石州一直没有知州上任,现在是通判的权力盖过了知州,所以韩清这个空降的官员初来乍到,没什么可牵掣的,反而需要争取权力了。

韩清坐在衙门里仔细想了两天,打算先从司理院下手了。

前文提到过,宋朝的司法制度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司法以及法场的专业化,根本不会出现戏文里那样集侦查、控诉、审判、执行四权于一身的包拯式人物。宋朝在司法审理过程中,会有严格的程序。大宋的州郡一般设有三个fa yuan:当置司、州院与司理院。有些大州的州院、司理院又分设左右院,即有五个fa yuan。当然一些小州则将州院与司理院合并,只置一个fa yuan。每个fa yuan都配置若干法官,叫做“录事参军”“司录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主管当置司的推官、判官,他们的主要工作也是司法。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都是专职的法官,除了司法审案之外,不得接受其它差遣,即便是来自朝廷的派遣,也可以拒绝,“虽朝旨令选亦不得差”。

韩清之所以要办司理院,是因为随口问询了关于金家村女尸一案进展,想不到那司理院的人只是说自有处理,并禀报了常言常通判。这一下彻底激怒了韩清,堂堂一个知州,居然能被下面的官员就这么给怼了回去!眼里居然只有常言而无韩清,此事必须要好好处理一番!


状态提示:第237章 宦海新游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