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相魏>一、暗潮

待庞癝回到大梁之时已是魏安厘王二十七年了。

回到家中,庞癝召来李园问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大梁可有什么事情发生?”

庞癝离开大梁已有大半年之久,这些日子虽然有书信来往,但庞癝分身乏术,书信大多都是关于军国大事,其次便是与家中妻妾报平安之类的,故而庞癝才有此问。

李园道:“这些日子大梁城最轰动的莫过于大王要封安荣为君的事情了!”

“哦?详细说说!”这件事庞癝丝毫不知情。

“相邦您刚刚离开大梁不到一个月,大王便召集重臣说要封安荣为封君,甚至连封地都划好了,就在龙阳!”

“等等,你刚才说在哪儿?”庞癝觉得有些奇怪,便止住李园问道。

“龙阳啊!”

“龙阳君吗?”

“正是!”

庞癝之前虽对安荣的身份有所猜测,直到这一刻才确认安荣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龙阳君。

“结果如何?”庞癝又问道。

“哪能!大王这话一出口,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特别是以御史大夫孔斌为首的一众文臣反对的特别激烈,说安荣无寸功于魏国,按照新法不得封君。

大王不得不妥协,想要降爵封安荣为大夫,可大臣还是不依不饶。直到最后大王说安荣爵位可以不封,但一定要让其进入朝堂为郎中,大臣这才不得不妥协同意。”

“只怕这才是大王的真正意图吧!”庞癝道。

在庞癝看来,这件事中一众大臣都被魏王当了提线木偶,并按照魏王设定的剧情走的。

魏王又不是傻子,他又怎能不知道安荣这样一个对魏国无寸功可言之人又怎么可能被封君呢?魏王的意图一开始就是想让安荣进入朝堂,可又怕大臣反对,这才做出种种妥协般的样子来麻痹大臣来达到自己的真实目的。

至于魏王把安荣安置到朝堂的目的,无非平衡罢了!

安荣现在虽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郎中,但以后只要立一些功劳想要升职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还有一件事情小人不知该不该讲?”李园小声道,但他那四处乱转的眼神却出卖了他。

“说吧!”

“就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大梁城突然多出许多稷下学宫之人,且其中大多都是儒家弟子。孔斌先生从中挑了一些人推荐给大王并把他们安置到地方为官!”

“具体多少人?都有谁你都知道吗?”庞癝皱着眉头问道。

“人数大概有三、四十人的样子,被安置的地方是齐地。”

“齐地?”

庞癝细想自己之前在临淄见到的那些官吏,好像他们的服饰、礼仪还真是儒家弟子的模样,这使得庞癝的心更加的担忧起来。

走到堂前,庞癝不禁长叹一声:“真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相邦您说什么?”李园问道。

“庞癝摇头道:“没什么!”

对于安荣被拜官之事不过是小事,自己在齐地时没有听说还罢了,可孔斌居然悄无声息间在地方大肆安插儒家弟子,这就不得不引起庞癝的重视了。

现在的儒学虽然还不是后世的腐儒,但却已然和墨家并称为诸子百家中最顽固的保守派,做事因循守旧,和以打破陈规漏矩著称的法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孔斌为何会如此做?

在庞癝看来无非是儒、墨两家背后的坚定支持者齐、鲁两国已经先后灭亡,接下来儒家何去何从便成了孔斌这个孔丘嫡系子孙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了。

秦国独尊法家,自然不在儒家弟子的考虑范围之内,再说孔丘历来也瞧不起秦国,因而秦国自然而然的被儒家弟子排除在外。

楚国被儒家称呼为蛮楚,历来被儒家弟子瞧不起,因而也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燕国虽是周文王后人,是姬氏子孙,但燕国太远,又是苦寒之地,也不是首选。

但,排除秦、楚、燕三国,剩下的就只有韩、赵、魏三国了。

因而儒家的打算就是通过孔斌这样的三晋大臣来进入三晋朝堂,从而在三晋之地生根发芽,茁长成长,直到把持一国朝政。

之前提到过三晋与秦国文化一脉相承,都是来自于卫国的鬼谷文化,因而儒家弟子想要在三晋迅速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孔斌便采取了把儒家弟子分配到地方主政一方这个策略来逐渐改善三晋的文化土壤。

庞癝始终认为法家的改革思想太过极端。

同样,庞癝也认为儒、墨两家的思想太过保守。

但无论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都不是以庞癝的思想为转移的。

再想想之前自己还幻想着诸子百家能够在魏国朝堂之上和谐相处,庞癝觉得自己还是太幼稚了。

现在因为诸侯争霸,朝堂上的各门各派有共同的目标这才能够和谐相处,即便是有不和谐的声音也都被各家首领给强压了下去。

但以后呢?

以后如若魏国一统天下,诸子百家间还能和谐相处吗?

只怕不能。

到时候诸子百家间不再是和谐相处,而是刀光剑影了。

现在魏国还没有一统天下,只是有了几分崛起之势儒家便已安奈不住开始暗地里动手脚了,那么以后呢?

只怕魏国还没等到一统天下,朝堂便已四分五裂了吧!

这不是庞癝想看到的。

但这同样不是以庞癝的意志为转移的。

“且看吧!”对此庞癝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状态提示:一、暗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