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相魏>一百四十六、楚使到来

范增出生于位于寿春南百里处的居巢,对淮南的风土人情自是在座之人中最为了解的。故而对于庞癝的点名,范增并未有丝毫犹豫便开口说道:“其实说起来,无论是寿春东部的钟离地区亦或是西部的期思地区,人口规模都是差不多的。两地的气候也很类似,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地形了。期思多山而钟离多泽。论起沼泽分布区域之广,钟离地区仅次于郢地东侧的云梦大泽。自然,也因此,钟离那边虽然出产的粮食不多,但鱼虾却很是丰富。其他的下官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就是怕我大魏的将士如若去了钟离那里,适应不了那里的气候以及饮食。”

范增的意思很明白,论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庞癝之前所说的自是在理。可考虑问题也不能只是凭借这一点,还有诸多其他的方面要考虑在内。

南人善水,而北人善马,这是不同地区的人自幼养成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说道饮食习惯,即便魏国地处中原,然国内之人很少有经常食用鱼虾的习惯。

来自后世的庞癝更是明白这一点,南方人的餐桌上如果天天让他们吃面食,只怕不出一个月,他们就会厌烦。而北方人同样如此,如果让一个北方人天天吃鱼虾,只怕不出十天,他们闻到鱼虾的腥味就会大吐特吐。

魏国在这一方面还好一些,如果将鱼虾运送至秦国,除却王宫贵族知道该如何食用鱼虾之外,只怕绝大多数秦国百姓都要被鱼刺卡住喉咙不可。

后世著名作家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这么一小段故事,说主人翁之一的孙少安在陕北的村子里开了一个鱼塘,待鱼养成之后,孙少安分给村子里的村民吃,可很多村民却因一辈子都没有吃过鱼而被鱼刺卡住了喉咙,引起了不小的笑话。

要知道那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连那个时代的农民都未曾有百姓食用鱼虾,更何况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呢?

故而,庞癝觉得范增说的很有道理,如果钟离地区归属魏国,那么气候、饮食习惯等诸多方面庞癝就不得不考虑在内了。要不然没来由的,刚刚前往那里驻守的将士因水土不服而丧失战斗力,那可就坏了。

魏国虽然地处中原,绝大多数百姓都食用过鱼虾,但这也只是偶尔的一次尝尝鲜而已,如果让中原的百姓天天吃鱼,只怕他们也是吃不进去的。

如此一来,魏国便不得不向那里运送粮草,这无疑会给魏国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而期思地区则不然,期思虽然也是地处淮河以南,气候也比较湿润,但饮食习惯上与中原地区并无多大的区别,依旧是以粮食为主食。

如果是向楚国索要期思地区的话,那么魏国自然就不必为饮食习惯不同而担忧了,虽然那里的耕地面积比较少,但养活三五万大军,仍旧是不在话下的。

魏郊比较赞同范增的观点,此时忍不住附和道:“《晏子春秋》曾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按照范大夫的分析,大魏确实应该向楚国索要期思地区为好!”

尉缭却摇头道:“老夫倒是不大赞同范大夫的意见,我大魏国土方圆数千里,又不只是只有中原这一地区。老夫以为,可以从齐郡、陶郡、彭城、即墨等郡县征调士卒去驻守钟离地区。这几个地区虽然地处中原,然亦是湖泽河流之地,百姓亦有靠水吃水的习惯,再说这些地区虽然气候比不得淮南湿润,但也没有大梁地区这么干燥。故而,如果只是从这些郡县中抽调士卒的话,驻守钟离地区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开始庞癝心中响起的一直是范增的话语,没想到尉缭却一语惊醒梦中人。

庞癝忍不住点头道:“方才范增言语之后,本相也以为大魏当取期思地区,可太尉却一语惊醒梦中人,本相这才明悟过来,我等大可从与淮南地区饮食习惯相近的郡县中筛选士卒前去驻守,这样一来,之前的那些看似很难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太尉真乃是天下少有的智者,这样的方法都能想的出来!”范增虽然自诩是天下间数一数二的智者,但也不得不佩服尉缭能这么迅速就能想到解决办法。

既然解决办法已经找出,很快,朝堂诸人便达成了向楚国索要钟离一带土地的意见。

而寿春这边,三闾大夫不知和项燕说了些什么,在看过昌平君给自己的书信之后,项燕便同意了向魏国求和之事。

告别项燕,三闾大夫从寿春城被的码头乘船,沿着淮河、颍水、鸿沟,一路逆流向大梁飞驰而来。

一路平安,三闾大夫并未在路上遇到什么事情,五日之后便到达了大梁城外。

虽然魏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下霸主了,可按照礼仪,庞癝仍旧派出御史大夫范增为代表前去迎接三闾大夫的到来。因为范增出生于楚国,虽然现在在魏国为官,但亦算是楚人,故而说起楚国的风土人情,两人自是有说不完的话语。

三闾大夫有意试探魏国的打算,范增也有意试探楚国的底线,故而你来我往,好似多年不见的好友一般,但话语中却充满了机锋。

很快,迎接三闾大夫的车马便来到了驿馆门前,下车后范增问道:“不知楚使何时面见我朝诸位大臣?”

三闾大夫道:“一路舟车劳顿,且同外臣歇养几日,待精神恢复过来,再前去拜见魏国诸位贤臣能将,不知范大夫以为如何?”

范增


状态提示:一百四十六、楚使到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