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相魏>二百二十六、调虎离山

直到阴晋城方向传来喊杀声,秦军将领方才醒悟过来,这一切,都是魏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可为时已晚,待秦军将领率兵赶回阴晋城之时,魏军前锋早已经攻下城池,正在积极部署防御。

“将军,现在咱们该怎么办?”见临晋城已经被魏军攻克,部将问道。

秦军将领还算有些脑子,当即便下令道:“城内的那些魏军可能只是魏军前锋,只怕魏军主力随后就到,现在临晋城已经丢失,想在短时间内夺回来,只怕也没有可能了。传本将军令,大军绕过阴晋城,前往郑县驻守!”

“诺!”

郑县位于阴晋城西六十里的地方,也是一座小城,不过因为郑县南为大山,北为渭水的缘故,只要自己在那里驻守十万人马,魏军是无论如何也饶不过去的。

封陵渡口这边,王贲见对岸的秦军突然撤退,当即便猜测出是自己这边的前锋已经占领了对岸的阴晋城,故而,王贲当即便下令大军全力渡河。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王贲麾下的十万大军便全部渡过的大河。

没办法,开战前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魏军没事就伐木造船,一个月下来,封陵方圆十里内的树木全都被砍光了。

一个时辰后,王贲率大军到达阴晋城,并从守军口中得知,这里的秦军早已向西撤退。

王贲并未下令大军追击,因为追也已经追不上了。

而李信这边,此时李信已经率领二十万秦军徒步赶到了渭水旁的荆山,只需再行军不到二十里,就能到达阴晋城。

可此时李信却听到消息,说阴晋城已经丢失,这使得李信气愤不已。

阴晋的丢失,意味着东面的函谷天险彻底成为了魏国的囊中之物。

而没有函谷天下为屏障,魏国以后再想进攻秦国,就如同势如破竹一般,秦国只有挨打而没有还手的份。

可坏消息不止这么一个,李信的火还未熄下,后方便又传来消息,说王翦利用秦军主力南下支援阴晋的空隙,率兵渡过大河,攻下了临晋关。

李信当场就懵逼了。

王翦的目标不是阴晋城吗?

为何又突然掉头进攻临晋关去了?

难道,自始至终,这一切都是王翦的骗局不成?

可大军出发前,李信明明看到蒲阪关下,魏军已经有大半人马登船顺流而下了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信有些搞不明白!

其实,前去进攻阴晋城的魏军,自始至终都没有三十万人马。

当李信在临晋关看到对岸蒲阪关那边有大半人马已经登船赶往阴晋之时,却没有发现关下还有十万人马连动都未动一下。

一切的一切,都是李信匆忙之下,下意识做出的判断。

而当李信率秦军主力前去救援阴晋城之际,王翦仍旧按兵不动,直待李信走了两个时辰之后,王翦方才下令大军渡河。

就这样,王翦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临晋关这个进攻河西的桥头堡。

“王翦现在何处?”打开地图,一边细看,李信一边向前来报信的人问道。

“启禀将军,属下前来报信之时,王翦刚刚攻下临晋关,至于现在在何处?属下不知!”

“知道了,你下去吧!”深吸一口气,李信心中暗暗告诫自己不能生气。

良久,方才压下心中的气愤,细细寻思起来。

“来人!”李信大河一声,对传令官下令道:“速传本将军令,大军即刻调头,向西赶往重泉!”

“诺!”

眼下临晋关已失,便意味着河西不保,那么李信现在只能赶往洛水西岸的重泉,寄希望能依托重泉的防御,来阻止魏军的进攻。

至于河西的杜平、合阳、少梁等地,只能忍痛舍弃了。

毕竟,这几个地区位于临晋北面,秦军也不可能插翅飞过去。

再说,秦国的兵力本就弱于魏国,如果此刻再行分兵,与找死无疑。

而王翦这边,只是刚刚攻下了临晋关,而并未攻下临晋城(也就是大荔城)。

亦或者说,王翦还未来得及进攻临晋城。

可李信的这一决定,便意味着王翦能够不费吹灰之力,便占据临晋城。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攻下临晋关之后,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停歇,王翦便又率大军一刻不停的进攻临晋城。

临晋城乃是河西最大的城池,守军不多,但也有五千之数,如果这五千人能够依托城防,等来李信的援军只怕并不难。可坏就坏在李信听说临晋关丢失,便又下意识的觉得,既然临晋关不保,那临晋城只怕十有八九也多半被王翦攻下,故而才会做出将大军撤退至重泉的决定。

而王翦这边,可得以有足够的时间,进攻一举拿下了临晋城。

而李信听说了这一消息之后,怒火攻心之下,一口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当场就昏迷了过去。

待占据临晋城之后,王翦开始从容调兵遣将。

一边王翦将阴晋城方向留守十万人马,由王贲为主将,其余将士则乘船逆流而上,来到临晋城。

王翦又给王贲下令,让其在合适的时机向东进攻并顺势拿下函谷,迎张耳的十万大军入关。

如果加上再加上张耳的十万大军,魏军的总兵力将达到五十万,足足比秦军要多出二十万,可以说到那时,魏军便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函谷关,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天下第一雄关。

凭借着函谷关天下,二百余年来,秦国不知阻


状态提示:二百二十六、调虎离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