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外星工业霸王龙>第229章 孤澜山隧道
来说,隧道其实是非常的庞大的。宽度差不多30米,高度差不多12米。

按理来说,这样的隧洞,不会给人压抑的感觉。

可是,偏偏是感觉非常的压抑。

一艘橡皮筏开过来。

上面坐着疲惫的工人。

他们浑身湿漉漉的,两眼无神。

很多人都是精疲力尽的躺着,感觉连喘气都没有力气了。

“累得。”江栋苦笑。

“工作时间多长?”周玉郎皱眉。

“就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就这样了?”

“要不你试试?”

“我……”

周玉郎乖乖的闭嘴。

这么恶劣的施工环境,他简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甚至都难以想象。

好像交通大学的工程案例里面,从来都不提。

国情如此。肯定不会提的。

我们只会提到自己最自豪的时候。

孤澜山隧道的工期一拖再拖,从三年拖成五年,拖成十年,拖成十三年……不太好听。

橡皮筏缓缓的向隧道里面驶过去。

很闷。

很热。

很多水。

地面的积水越来越深。

四周的墙壁上,依然是有很多的喷水口。

感觉不像是在山里。

感觉像是在水底下。

所有的施工,都必须是在水里进行。

打钻。

安装钢架。

运输渣土。

最夸张的是浇灌混凝土。

不叫浇灌。

叫做pēn_shè。

混凝土pēn_shè上去,马上就被冒水冲走。

能剩下多少就是多少。一层一层的喷。一直喷到没有冒水。一直喷到它凝固。一直喷到强度合格为止。

在这里,成本真的不算什么。

只要是用得上的技术,都全部用上了。

几乎所有的工程机械都是特制的。否则,是根本无法正常使用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漏电。

到处都是水。一旦漏电,后果不堪设想。

“排水是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陈玉彬介绍说道,“如果是正常的涌水还能处理。如果是突发性的大涌水就麻烦了。不但后续手尾非常长,还有危险。别人搞一条隧道,有90的时间是用来干活的。我们搞一条隧道,有90的时间是在处理险情。”

“是啊!我们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抢险救险了。”江栋苦笑着说道,“上个月30天,就有26天是用来排险的。剩下的4天时间,总共掘进了127米。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希望以后能够保持。”

“这么多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周玉郎好奇的问道。

“不知道。没有准确的考察报告。”陈玉彬苦笑着说道,“估计也是勘察不出来。”

江栋于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

孤澜山,地理位置很特殊,位于三江并流的区域。

三江并流是什么意思?

就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互相并行流淌,但是绝对不交叉,不融合。

它的旁边就是奔腾的澜沧江。

从隧道里面排出去的水,就是落入了澜沧江。

如果是站在外面看的话,可以看到很高很高,很壮观很壮观的瀑布,就是从隧道里面流淌出去的水。

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是天生的风景呢。

只有知道底细的人才会苦笑。这的完全是在挖掘地下河啊!

水是怎么来的?

肯定是从天上来的。

横断山脉的年降雨量也是非常大,地下水非常的丰富。

光是雨水,就足够孤澜山吸收了。

科学院、工程院的诸多院士都来研究过,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目前还是得依靠抽水机,努力的向外排水。

由于排水量非常大,又需要很多层的接力,导致效果始终是不如人意。

前进了大约三四公里,看到很多工人在干活。

全部都是在水里干活的。

冒水很夸张,感觉像是瀑布。

稍微瘦弱一点的工人,估计都会被冲走。

拇指大的沉甸甸的螺丝,如果是掉在地上,轻轻松松的就能够被水流冲出十几米。

如果是更小的零部件丢了,那就……呵呵了。

想要找回来,很难。

积水都是浑浊的,根本看不清。只能靠手摸。

时不时的有底盘很高的叉车运来大量的冰块。

这是降温使用的。

由于温度太高了,降温困难,不得不从外面运输大量的冰块进来。

那些冰块的体积都是非常大的。每个的重量都有一吨以上。如果是在外面的正常环境,想要全部融化,至少得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可是,在隧道里面,一吨的冰块,只要两个小时就融化了。

墙壁上的湿温度计显示,隧道中段的温度,已经高达39度以上。

这是一个能够让人窒息,让人中暑的温度。

今天第一更来了。今天周日,小爆一下吧。今天更新六章。求一点推荐票。谢谢。

7


状态提示:第229章 孤澜山隧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