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走到寿春,白袍武将经人带领来到招贤处。
看见官府值守人,来人说:“这里可是扬州招贤所在?本人欲投扬州牧。”
“正是,看你装束似乎是武人?”
的确,此人骑着战马,随身一杆长枪,不是武人是什么?
“正是,在下的确是武人,不会只收文人吧?”
招贤榜文人要多一些,来人有些不确定。
官员模样的值守人微微一笑,解释说:“不是,只是看你的装束随便问一下。壮士,请在这里登记,姓名以及哪里人士。”
登记结束,官员模样之人说:“壮士,你请稍等,我去禀报一下。”
招贤处又来了新人,扬州牧秦宜接过来一看署名竟然是赵云赵子龙,大喜过望,立刻让人领进来,自己则整理衣冠亲自迎接。
秦宜走出门,恰好看到赵云往这边走,他急走两步,热情地说:“呵呵,原来是常山赵子龙来了,本州牧热烈欢迎!”
赵云当即愣住了,他怎么知道我的字是子龙?
嗯嗯,我们之间好像没有打过交道吧。
赵子龙看一看对面这位州牧大人,也太年轻了,不过,这不重要。
“州牧大人,以前见过在下?”
“木有,绝对木有,不过,本州牧对子龙闻名久矣!请,里面请。”
一边说着话秦宜挽着赵子龙往里走,热情的不得了。
那么,常山赵子龙为何离开河北来到了扬州?这不符合套路呀。
按照正常套路,大约明年赵云投靠刘备。
此事说来话长,简单说赵云作为公孙瓒手下武将,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赵云得以与刘备交往。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
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着赵云的手,内流满面,不舍得分别。
赵云向刘备辞别时,说了句:“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
赵云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目前我还属于公孙瓒的属下,现在投靠你有违道义。
公孙瓒败亡之后,赵云面临新的选择。
严格说,赵云其实也是一个“贤臣择主而事”的人。
刚开始赵云一直是在袁绍的手下效力的,只是看不惯袁绍的所作所为,这才转而投靠公孙瓒。但是,赵云投靠公孙瓒之后才发现,原来公孙瓒和袁绍一样,也是用人唯亲。在对袁绍的作战当中,只是让赵云统领后军,在前面冲锋打仗的人,都是公孙瓒的亲信。
赵云失望了,恰巧此时,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来帮助公孙瓒,认识了刘备。
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洒泪而别。
首先一个,就是赵云是真的后悔了,他没有想到公孙瓒和袁绍一样,看不到自己身上的能力。
其次,赵云也在给刘备一个信息,那就是,希望刘备不是和袁绍、公孙瓒一样的人。毕竟,这只是赵云第一次见到刘备,前面两次赵云都吃亏了,这次也学乖了,不想冒然投靠刘备。
第三,刘备也给赵云留下一条后路。“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
一方面,刘备不想此时挖走赵云,以便别人说自己善于挖墙脚。
另一方面,刘备也是告诉赵云,随时欢迎你来。
其中的第二条理由,就是赵云没有跟刘备直接走的理由。
赵云不能确定,表面看起来很有英雄气概的刘备,是不是也和袁绍、公孙瓒一样用人唯亲,毕竟,在刘备的身边,已经有了关羽和张飞。
赵云很纠结,天下几方势力,因为徐州屠城,所以他不会选择曹操,剩下的便是刘备了。
实话说刘备给赵云留下的印象不错,却又担心再一次走老路,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如公孙瓒一样,所以他很慎重。
就在赵云纠结的时候,天下传闻四起,一是有关刘备,二是有关秦宜。
有关刘备的一些事迹,赵云多少知道一些,比如动不动泪眼婆娑,确实让人不忍,比如女人如衣服,等等。传言有真实的一面,所以,谣言怕就怕三分假七分真,大部分都是真的很容易让人接受。
以前赵云还真没有多想这些事,现在对比传言觉着所传非虚。当然,赵云也不会因为一些传言就轻易认刘备一定是伪君子。
但有一样,赵云因为对袁绍和公孙瓒的失望,绝不会继续犯错误,必须慎重选择,刘备那里就不能贸然前方。毕竟双方很熟悉,一旦赵云去刘备那里还真不好意思走人。
而秦宜的崛起让赵云多了一个选择,尤其有关秦宜的事迹,实在太惊艳,自然引起赵云的关注。
关注不等于决定,若选择错了,赵云真的杯具了,换三个主岂不也成了三家性?
所以,这一次坚决不能选错。
吃一堑长一智,何况吃过两次亏,赵云明白一个道理,听其言不如观其行,我何不实地考察,看看秦宜治下到底如何,比自己瞎猜强多了。
赵云开始游历天下,从河北一路南行往扬州进发。
还没有走到扬州境内,消息又有所变化,扬州牧竟然一统全境,把个赵云惊得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