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乃是大凉帝国的龙兴之地,太祖皇帝顾齐光从此地竖起了自己的第一杆大旗,历经数十年的时间,带兵征讨各路军阀,横扫六合,降服八方之敌,才立下了如今大凉的根基。
凉州内部,山脉连绵不断,气势恢宏,如巨龙匍匐在地的背脊一般,是为承载气运的龙脉,而凉州的城墙,大多也都是依托重重山势而建,彼此连为一体,就好似一条腰带落在了凉州的边境处。
不过对凉州地形研究已久的卫晋联军,在经过了精心的筛选之后,选择的进攻点,自然不会是那种非常险要,依托山势,易守难攻之地,那样只是在给自己这边徒增烦恼而已。
就正对面的这一处,耗费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历经了几代人的努力,才终于能够拔地而起,绵延十里之长的防线,其所处的地势最为平缓,他们作为攻方,不说是占了什么优势,但最起码劣势已经小了很多。
其实城墙也并非就只是单独的一面墙而已,其内外的结构上都很有讲究,就比如说这一截不幸被卫晋联军给选做了第一批进攻点的城墙,隔一小段距离,就有一处因为外形而被人俗称为“马面”的部分。
所谓“马面”,就是一处从城墙上特别突出来的矩形墩台,为的就是能够让守城的士兵们可以在那里对站在城墙下方一些死角的敌人进行攻击,与城墙上面的己方士兵形成一种交叉的火力覆盖。
除此之外,还有或大或小的一个个瓮城,箭楼等等,都是为了加强城墙对敌人的一个防御能力,毕竟城墙无论是修得再高再厚实,也总会有被人攻破的可能。
为了能够有效地防御住敌人,就只能在其他方面再多下些功夫,比如说大凉京城的瓮城,修得足足隔了有三层之多,防御能力可见一斑,只不过因为人力和物力都有限,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下这么大的功夫。
在人手极度不足的情况下,尤其是作为守方来说,有如此漫长的一条防御线需要值守,其实是非常吃亏的一件事,因为攻方可以自由地选择去进攻某一个点,可守方却必须要在每个点都安排一定量的士兵。
哪怕完颜珂尼之前好不容易才带着十多万熊罴军从燕州战场成功地突围到了凉州,为大凉保存了一份有生力量,可这么多人平摊开来之后,整个防线上的人手也变得十分稀疏起来了。
没法子,在外有着赫赫威名的大凉九军里,凉州虽然跟幽州与燕州一样,都占了两个名额,可无论是装备精良至极的狻猊卫,还是人数稀少但战力极其可怕的骁骑卫,都常年驻守在京城,一内一外,忠心守护着大凉真正的国运根基所在,完全脱不开身,不看就连每年例行的皇家秋狩时,两军都没有说全部出动保护么?
尤其是现在幽州的情况未明,原幽州兵马大元帅,曾被朝廷寄予了厚望的柱国公许锦棠率领三十万大军正在边上虎视眈眈,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对凉州发动致命一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更不可能会贸然离开京城,千里迢迢地跑来凉州进行支援了。
这是个无法权衡的两难选择,一旦凉州防线彻底失守,外面的强盗们大摇大摆地闯了进来,龙兴之地都丢了,那大凉的国运也会随之一落千丈,处在彻底崩溃的边缘。
可若是靠着原本京城的守军去往边境挡住了卫晋联军,也是饮鸩止渴而已,造反的幽州军一旦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向防守力量极度空虚的京城发动攻势,那京城都失了,连皇帝陛下都要逃难甚至说直接被叛贼俘虏了,那凉州这边的胜利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再者说人心难测,京城从一言九鼎的皇帝陛下,到能够去往金銮殿上说句话的实权大臣,以及底下惶惶度日的百姓们,都不可能愿意让这两块近在眼前的保命符走掉,所以完颜珂尼也完全没想过要向朝廷申请将狻猊卫给调过来支援自己,到时候保不齐就成了所有京官的公敌,那自己还能有好吗?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未经战事洗礼,稚嫩得跟半大孩子一样的凉州军,连九军的名头都排不上去,那这战斗力能高到哪儿去,不定还不如曾经在幽州流窜肆虐了一阵的山贼马匪呢。
要说让这样的一支军队独当一面,上去顶住携带着刚刚轻松拿下了燕州的卫晋联军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那根本就是强人所难嘛。
为了让这帮人不至于还没开打就直接放弃认输,除了例行的一些鼓舞士气的举措之外,还必须要让每一段城墙上,都有熊罴军的人在场,也就是让这些经历了燕州战事的老兵们带领着,这样的话这仗还有的打,如果城墙上站着的全是原本凉州的窝囊废,那那段防线估计连一炷香都坚持不到。
饶是如此,这些出身凉州的士兵们依然还是紧张得不行,很多人在对峙的这些日子里连睡都睡不好,常常会在半夜因为噩梦而惊醒,更别说白天站在城墙上望着对面一眼都看不到头的庞大营地值守了。
好在一是身边有一些镇定自若的老兵们带头,作为一种榜样给他们打气,哪怕这些人高马大的燕州男儿们决不至于说出一些什么酸不拉几的话来安慰人,但他们就只是站在那,就会给周围的人一种稳定的安全感。
二呢,是因为大凉从建国尹始,从上到下,尚武之风就极其浓郁,这些人紧张归紧张,可怕到直接逃走的,那绝对没有,不说军法对逃兵的处置十分严苛,就说之后回了乡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