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华夏海权>第五百三十七章 俄国海军第二次扩军计划

如果你不能拥有超越对手的眼光和魄力的话,那么跟在对手后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不能超越对手,但是也不会被甩的太远。这句话在任何时代对于落后者来说都适用,在无法超越对手的情况下,倒不如紧随其后。而现在俄国人做的就是作为一个跟随者,在海军建设中牢牢的跟随华夏海军的脚步,而采取同样策略的还有美国。

当华夏海军在意大利和德国同时开工4艘战列舰时,俄国人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舰队在一夜间全部过时,在海军部的争取下,犹如抢劫一般从财政部获得大量的预算来更新自己的舰队,4艘无畏舰和4艘准无畏舰就是对华夏海军的回应,更是一种追随。可以说俄国人的决定十分果断。但是当华夏海军继续开工战列巡洋舰和快速战列舰时,俄国人却有了一丝犹豫,这种顾虑不仅仅出自资金方面的压力,更是一种海军作战思路的冲突。

俄国海军在实力不强的时候确实和法国人学习过,即造一票远洋巡洋舰来破坏对方的交通线,在徐杰那个位面,这个策略一直延伸到日俄战争时期。俄国人的5000到6000吨的防护巡洋舰一把一把的,虽然防护悲剧,火力也差一些,但是航速和续航力没的说。甚至连3艘万吨级装甲巡洋舰,留里克号、格罗姆鲍伊号以及俄罗斯号都只是万吨破交舰,可惜了那么大吨位了,战斗力却十分悲剧。

可惜的是最后日俄海战是在黄海和日本海这些狭小的海域交手的。再加上日本人开始出老千把俄国舰队堵在旅顺口。这些原本应该在交通线上大杀四方的东东没有丝毫作用。而在这个位面,无论是最早在甲午战争中徐杰指挥的快速舰队与马卡诺夫的远东装巡支队的交战,还是后来华俄战争中双方的多次交手,双方的巡洋舰都是以决战向为目的建造的。而双方之间的交手也十分的血腥。

按理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在华夏海军大量建造新式战列巡洋舰和快速战列舰这种装巡杀手后,俄国人应该奋起直追,也建造一票快速主力舰与华夏海军抗衡。但是事到临头,俄国海军部中却传出不和谐的声音,一部分认为俄国海军不应该继续原有的策略,他们认为应该继续保持原教旨主义战列舰的建造。而放松巡洋舰级别的建造速度。而这一派是以罗兹德文斯基为首的。而他们的话听起来貌似确实有 道理。

“俄国海军必须将绝大部分资源放到战列舰的建造中,多次实战表明,俄国装甲巡洋舰大队在和华夏海军交手中往往处于被压制的地位,而且装甲巡洋舰过于容易损失。”罗兹德文斯基慢慢的说道。

“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打不过所以就不造了吗?要知道,在远东。在历次战争中,帝国海军的装甲巡洋舰编队永远是出勤率最高的,所经历的战斗也是最为血腥的,虽然我们失败了,但那时双方实力差距造成的问题,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而不是畏缩。”不等罗兹德文斯基中将说完,一直指挥装甲巡洋舰队的埃森少将就出言反驳。“而且历次战争证明,我们的装甲巡洋舰领舰的战斗力其实不亚于北洋装巡,只不过数量少了一些罢了。”

“埃森少将。请您不要打断别人说话,你的反驳根本不成立,因为你连对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都没有听全。”罗兹德文斯基中将生气的说道。“帝国装巡之所以要和占据优势的华夏海军装巡舰队拼命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装甲巡洋舰,而在于我们无法在正规的海战中取得优势,只能寄希望于游击战来消耗对手。马卡诺夫将军,您是帝国最伟大的海军将领,同时也是远东战区的实际指挥者,您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罗兹德文斯基可以训斥埃森,但是面对德高望重的马卡诺夫,他必须尊敬。

“当然可以。罗兹德文斯基中将,我愿意回答您提出的所有问题,知无不言。”马卡诺夫点点头,事宜对方可以发问了。

“如果埃森将军的装甲巡洋舰编队在海战中因为各种原因。取得了对华夏海军装巡舰队的胜利,您认为,战争的结局会改变吗?”罗兹德文斯基问道。

“我们会对华夏海军的海上运输线造成严重打击,但是对华夏海军,我们无能为力。即使我们重创了对方的装巡舰队,即使我们将数艘对方的装巡打沉。依然不会改变整个远东海战的结局。”马卡诺夫沉思片刻后说道。

“将军,您怎么能这样说?如果我们能打赢东海的那场海战的话,华夏海军对于高速战舰将无能为力,我们将可以避开对方的宁海级战列舰,将他们的海上运输线彻底掐断。对方空有制海权,却不能去利用它,最后战争的胜负还很难说。”对于马卡诺夫的回答,埃森先是震惊,随后激烈的反驳,丝毫没有因为对方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而嘴下留情。

“让我为这位新晋升的将军来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吧。”罗兹德文斯基看了看马卡诺夫,对方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他清清嗓子继续说道。“我曾经仔细研究过埃森将军的作战报告和各艘战舰的航海日志,我想,埃森将军也一定看过。其中具体的数据我就不罗列了,我只是想说出我自己的几项研究结果。”

罗兹德文斯基并不像历史上所说的那样碌碌无为,单纯凭借他可以将一支新式战舰和旧式战舰混杂(最新的战舰是刚下水没多久的鹰级战列舰,而比较古旧的有1885年就服役的m 0吨巡洋舰阿西莫诺夫号),士气低落


状态提示:第五百三十七章 俄国海军第二次扩军计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