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我为王>第七百八十八章:日出东方(13)

贺兰雄眯着眼睛,看着出现在自己前左右三个方向上的东胡骑兵,在那林林总总的旗帜当中,既没有发现宫卫军的战旗,也没有看到宇文恪的将旗,心中不由一紧,宇文恪率领宫卫军去对付阿固怀恩了.

如果单论战力,一万余阿固族的精锐骑兵,对战三千宫卫军,并不见得会落下风,但长期以来,宫卫军对东胡部族兵的威慑力,却是一个极其致命的威胁,更重要的是,这些刚刚投奔过来的东胡兵,到底有多少战斗力还是一个未知数.

贺兰雄将阿固怀恩所总一股脑地全调出来跟着自己援救界铺口,也并不仅仅是因为兵力不足,更重要的是,他要确保辽宁卫的不失,将这样一支刚刚反水的队伍放在兵力不足的辽宁卫,怎么说也是一个威胁.

"希望他能撑住!"贺兰雄自言自语地道,最后看了一眼左翼方向,抽出了腰间的马刀,高高举起.

"征东军!"

"万胜!"五千骑兵同时高举战刀,大声呼应.

"进攻!"贺兰雄大声吼道.

"哟嗬!"五千骑兵一声呐喊,摧动胯下战马,向着来敌冲去.

这支五千人的骑兵,是贺兰雄东方集团军中的中坚力量,其中大部分都是匈奴人,贺兰敏,贺兰捷等贺兰族人,如今都是这支骑兵之中的高级军官,这些匈奴人的家室全都安在积石郡当中,告别了当年游牧的生活,如今在积石郡,有房子,有产业,有田地,有牲口群,可以说,这批最早加入征东军的匈奴人,在征东府的辖区内也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家中牛羊成群,儿女成群,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是高远最坚定的追随者.

征东府几乎是战无不胜,这些年来,地盘越打越大,军队越打越强,不断地胜利,塑造出了这支军队的霸气,每一个人都相信,东胡的覆亡只在旦夕之间,灭东胡,取蓟城,这已经是最普通的士兵也开始讨论的话题.原因很简单,只有征东府不断地胜利,高远不断地走向高处,他们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才会向着更进一步攀登,哪怕今天以寡凌众,在他们看来,这也不过是敌人回光返照而已,最后的反扑并不可怕,只需要顶住对手的最初三板斧,然后,一切都将回到正轨.

作为曾经将脑袋提在裤档上也不见得能让家人快活生活的这些骑兵们,早已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即便现在自己战死了又能怎样?战士的归宿,十有八九都是倒在战场上,例外者,最后都会飞黄腾达,而现在的自己,已经辽无遗憾,征东军完善的抚恤体制,让每一个士兵都无后顾之忧.

这仗,既是为自己打的,也是为儿孙打得.

为了搏一个子孙万代,死了一个自己又何妨?

贺兰敏,贺兰捷为先锋,贺兰雄为中军,五千骑兵分作三个波次,迎头便冲向了正面方向高车的骑兵.

匈奴骑兵原本的作战方法与东胡骑兵基本上差不多,都是在战场之上发起集群冲锋,然后凭借着士兵们单兵作战的能力先在局部取得优势,然后将一个个的局部优势汇总成为整体的优势,但在加入征东军之后,却有了极大的改变,因为征东军本身骑兵实力薄弱而更注重团队的作战,像贺兰燕便发展出了由一群实力极其普通的骑兵组成的密集队形冲锋打法.

现在匈奴骑兵在能依靠团队作战的时候,便会成为这个团队之中的一分子,只有在整个团队被打散,队伍被割裂之后,才会变为最原始的单凭个人武勇作战的战术.丰富的战术组合,赋予了这支军队更强大的作战能力,这也是贺兰雄敢于向数倍于己的对手发起冲锋的原因.

东胡军队之中最强大的宫卫军并不在这里,贺兰雄毫无顾忌.

贺兰敏,贺兰捷如同两个巨大的斧锤,一左一右,呼啸着卷入了东胡骑兵的阵容,在他们后方百余步,贺兰雄的主力也席卷而来.

百步之内,骑弩抬起,啉啉之声不绝于耳,而天空之中,此时也飞舞着东胡骑兵射出的羽箭.骑弓抛射,骑弩平击,百余步之内的交锋,双方几乎是平分秋色,各有不少士兵翻身落马,但前进到七十步内之后,征东军骑兵的优势开始发挥,骑弩是连射,而且根本不费体力,骑弓却需要士兵们挽弓射击,这一点点的时间差,在战场之上,便是以性命作为代价.

第一波骑弩刚刚射到,第二波骑弩便已经迎面扑来,东胡人连二接三地栽倒在地,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第三波骑弩便又已袭到,东胡人射一箭的功夫,征东军已经将手里的三支弩箭尽数射光.

挂上骑弩,举起战刀,征东军呐喊着向前冲去.

战马一匹接着一匹,如同风一般的掠过,眼前几乎看不到别的,尽是闪烁的刀光,一刀刚去,一刀又来,犹如大海怒潮,一波接着一波延绵不绝.

高车统率的五千东胡骑兵正面迎击,几乎就在一个照面之间,便被贺兰敏贺兰捷二人打得四分五裂.

这两支先锋军队呼啸着刚刚从高车的队伍之中横穿而过,贺兰雄的主力便紧跟而至,军号之声凄厉的响起,三千征东军骑兵主力粗壮的主干之上,陡地生出无数个小枝丫,数十人一组的骑兵从队列之中分离出来,杀向已经被贺兰敏,贺兰捷打散的东胡骑兵.

分割,包围,斩杀,这些小组熟练得如同一个个机器人一般地作着重复动作,剿灭一股股敌军之后,两个相适的征东军骑兵立刻便组成一个更大的骑兵队列.

周而复始地这个战术


状态提示:第七百八十八章:日出东方(1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