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络游戏>元首的愤怒>第200章 英国的罪人

“张伯伦,你是大英帝国的罪人,你必须就这样惨重的损失负责,这是大英帝国的耻辱,也是大英帝国永远的伤痛,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大英帝国从未遭遇如此大的损失,你葬送了大英帝国海军所有的荣誉,你的罪责难辞其咎,不可饶恕。?。。

历史上西班牙无敌舰队横行世界,我们大英帝国没有惧怕过,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没有怕过,最后还是我们大英帝国笑到最后,把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全部送进了海底,而现在呢?一个才刚刚从三三年才重建的海军,就把咱们大英帝国的本土舰队主力军舰全部击沉,这就是你绥靖政策带来的巨大恶果,这个责任你同样是难辞其咎。

我请求全体议员罢免张伯伦的首相职位,同时选举战时内阁,并立即对德国宣战,咱们大英帝国的荣誉不容玷污,咱们大英帝国的威严不容挑衅,大英帝国必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打倒德国法西斯。

大英帝国万岁。

乔治六世国王陛下万岁。”(原创)

丘吉尔一讲完,下面就是连绵不绝的掌声和山呼海啸的口号声,“打倒德国法西斯。大英帝国万岁……”,英国国会大厦这下是彻底沸腾了,愤怒了,所有人用掌声和口号声表示了对丘吉尔的支持,张伯伦下台已经成为定局。一位议员在议会发言引用了克伦威尔解散议会时的宣言:“你们在这里坐的时间太长了,没有干出任何好事,走吧,让我们以上帝的名义告诉你们——滚!”第二天国会举行对张伯伦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投票,当时有4位原来支持政府的议员投了反对票,虽然政府最终赢得了信任投票,但是张伯伦很清楚自己也该下台了,他希望自己下台后能组成一个保守党政府。但议会强烈要求仍然组成联合政府。

当时有两个可能的人选:丘吉尔和哈利法克斯勋爵,但哈利法克斯勋爵认为自己作为上议院议员领导政府不合适。张伯伦想要求工党组成联合政府,询问工党是否同意,问题是:工党是否同意参加由他自己领导的政府?如果不同意,是否同意参加由其他人领导的政府?工党领导层答应第二天给予答复。工党答复说同意参加联合政府,但是不同意由张伯伦领导。最终在1939年9月1日晚,张伯伦向国王递交辞呈,正式推荐丘吉尔继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比历史上提前八个月担任英国首相。1939年9月日上午丘吉尔在下院发表的首相就职演讲:

“我所能奉贤的。只有热血和辛劳,眼泪和汗水。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从为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有权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说:起来。让我们联合起来,共同前进!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丘吉尔可是最著名的鹰派,他是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国闪击波兰而坐视不理,丘吉尔绝对会乘着德国攻击波兰的时候全力攻击德国的西线,就是靠近鲁尔工业区一带,这样不光可以让德国立即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还能报德国偷袭斯卡帕弯之血海深仇。

丘吉尔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打算的,可是英国到现在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到法国马其诺防线。也就是说马其诺防线上只有法**人的防御,浪漫的法国小伙子好像不是那么爱打仗,泡妞到是他们的最爱,差不多可以和意大利人有得一拼。更为严重的是法国的高级指挥官还是一战时候的思维和战术思想,特别是法国前线总司令甘末林认为只要自己呆在马其诺防线之内,德军就会自己来碰得头破血流。——好吧!这是守株待兔战术。

甘末林会听丘吉尔的命令吗?不可能的,那丘吉尔拿什么去攻击德国?没有任何的部队去执行丘吉尔的进攻计划,只能现在立即调兵遣将,可是现在已经9月1日了。德国在9月3日就会发起对波兰的“闪电战”。丘吉尔哪里还来得及,看来“静坐战争”难以避免。

39年9月日中午。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发布了对德国的宣战诏书(比历史上早一天):

“值此存亡之秋,盖千古倒悬之时,寡人宣谕于海内外每户臣民,此腹心之意期达于每一人,即如寡人亲语于前也。吾国多数国民,今已二度身历兵戈矣。我方再三竭力和解敌我之争,奈何徒然。今被迫迎战,率由无道开衅于前。其道行,则天下大道失坠矣。其道纵许一国抱怀权霸之私而弃约悔诺;其道纵许加兵他国,危言恫吓,以侵害主权及独立。其道去之伪饰,则露之真实,此即强权有理。其道荼毒于世也,则吾国乃至全英联邦之自由置诸累卵矣。

而更甚者,普天之下,兆民从此有惶惶之忧;万国之内,公义自由之承平治世有倾覆之难。此诚死生大事也。是故用保吾道,我辈则不得不直面敌衅矣。寡人今召我海内外臣民,其各勇负使命。当此考验时刻,予请尔等泰然成城,万众同仇。其或被艰辛,或遭丧乱,而兵戈所祸更延及阵外,然吾人唯知义而行,虔祷天佑矣。是若吾等人人笃实忠诚于天主,


状态提示:第200章 英国的罪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