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超级抗战系统>第1731章 好运连连(多谢用户0014i冷酷0014、杰的打赏!)

从理论上来说,就算是标准兵力只有13人的鬼子部队的最小单位,也就是班,也拥有炮兵。

不过,这种炮兵只是理论上的。

毕竟,在严重缺乏大炮的华夏人看来,掷弹筒就相当于小钢炮。

以鬼子最常用的八-九式掷弹筒为例,就几乎被鬼子们玩出花来了。

这种掷弹筒,口径只有50毫米,总长度也就是40公分出头,总重量也就是三公斤左右。

但是,这款掷弹筒的最大射程,却能做到700米!

而它的有效射程,却能做到500米!

具体在杀伤力方面,杀伤半径在五米到八米之间。

这种掷弹筒的榴弹,一旦落在人群中间,能轻松杀死杀伤好几十人!

这不是大炮的话,什么才是?

最重要的是,这款大杀器的制造成本,只有三八大盖步枪的四分之一。

从理论上来说,掷弹筒是用来打击机枪阵地、或者是集群目标的。

不过,依照鬼子那猥琐至极的性格,掷弹筒却经常被用来发射化学武器。

事实上,和历史上一样,在去年也就是37年的淞沪会战当中,鬼子就用掷弹筒发射了很多催泪榴弹、以及能导致呕吐的榴弹。

甚至,鬼子们还用上了剧毒榴弹。

被鬼子们这么一操作,很多华夏抗战武装都损失惨重。

让叶天郁闷的是,在整个十四年抗日战争当中,华夏士兵的死伤人数的五分之一,就来自于鬼子的各种化学武器!

其实,绝大部分鬼子分队,也就是鬼子班内,并没有掷弹筒。

只有那些特别加强的鬼子部队当中,并且在加强班当中,才会多配备一门掷弹筒。

而这门掷弹筒,有两个鬼子操作。

而在每个鬼子步兵小队内,掷弹筒就成了标配。

每个鬼子步兵小队内,除了有三个步兵班之外,还大都配备了一个装备了三具掷弹筒的掷弹筒班。

有些鬼子小队内,只配备了两个步兵班,但却多了一个拥有两挺歪把子轻机枪的机枪班。

鬼子小队之上,就是标准兵力为180人的中队。

鬼子步兵中队内,一般情况下,除了掷弹筒外,并没有其它的大炮。

不过,在步兵中队的上一级单位,也就是标准兵力为1100人的鬼子大队内,却拥有两门九二步兵炮。

鬼子步兵中队以上,就是标准兵力为3800人的鬼子步兵联队,拥有六门九二步兵炮。

除此以外,还配备着六门口径为37毫米的反坦克炮,也就是战防炮,或者是速射炮。

联队之上,正常情况下,就是师团。

不过,在联队和师团中间,经常会有旅团这种单位。

旅团是岛国在侵华战争当中的一种特殊编制,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就是在甲级师团内,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管理两个步兵联队。

第二,就是独立混成旅团,这种旅团不属于师团领导,直接隶属于方面军等。

一般情况下,这种独立混成旅团,兵力大都在一万人上下。

编制到了师团这个层次,就拥有炮兵联队了。

正常情况下,一支甲级师团内,下辖一个炮兵联队。

在这个炮兵联队内,编制2300多人。

下辖四个兵力将近700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野炮或者是山炮。

这种野炮和山炮的口径,大都是75毫米。

不过,却偶尔会编制口径为105毫米的榴弹炮。

除此以外,甲级师团还编制着拥有18门速射炮的速射炮大队。

和这种师团下属的炮兵联队相比,鬼子重炮旅团下属的重炮联队,实力更加强大。

在这种重炮联队内,标配是口径为150毫米的重加农炮,以及口径为240毫米的重迫击炮。

甚至,还有口径为305毫米的重型榴弹炮。

更甚至,还有口径为320毫米的臼炮。

一句话,鬼子炮兵联队,是隶属于鬼子师团的核心部队。

既然遇到了,叶天就不愿意放弃。

重点在于,叶天想着将这支炮兵联队的大炮都缴获,从而送给其他的抗战武装。

抗倭救国军虽然用不到这些大炮,但其他抗战武装都很需要。

因为正处在深山老林里面,为了方便运输和转移阵地,这支炮兵联队的大炮全部都是口径为75毫米的山炮。

虽然这种大炮的威力,比不上同样口径的野炮,但因为能曲射,还轻便灵活,威力还是很大的。

让叶天郁闷的是,炮兵是个技术活,很多华夏军人都很很难将其发挥出最大威力。

最重要的是,伴随着淞沪会战、江阴海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等战斗的结束,很多华夏炮兵因而死伤了很多。

没有办法,华夏各抗战武装虽然急缺大炮,但更却炮兵老兵,只能用新兵凑数。

反观鬼子炮兵,一个个的,却都有着很不错的技术。

不吹不黑,在很多战斗当中,因为指挥有力,士兵执行性坚决,鬼子部队往往能做到,在极其狭小的空间内,迅速将大炮集中起来使用。

这么一来的话,火力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集中,因此,鬼子部队甚至能正面刚大炮数量更多、口径更大、威力更大的花旗国炮兵、或者是老毛子炮兵。

甚至,操作好了,鬼子炮兵还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想到这些,叶天面露苦涩。

不过,缴获这48门口径为75毫米的山炮的决心,却被叶天笃定。

想到就要做到!


状态提示:第1731章 好运连连(多谢用户0014i冷酷0014、杰的打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