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明末抉择>第二十八章 尘埃落定

何顾采取了以下应对,派人去分别拜访所有涉事官员,表示铁焰镇愿意为其直系家属提供诬陷避难。

而且表示的相当直白:您虽然清白,但为官一场难免会有几个死对头,他们要趁机落井下石可没您什么好果子吃,这毕竟是牵连到皇族的事情。我家镇主虽可置身事外,但出于道义愿承担避难之所铁焰镇外城。

仅为曾赴何宅夜宴的三地官员提供避难服务,每位官员可以密送五至十名家眷至铁焰外城购置房产或生活盘费自付。铁焰镇以六镇数十万人口担保镇在人在

派人挑动洛阳周边曾受朱常洵迫害的百姓人家,被其霸占田产,抢夺妻女的竟然高达四五千户这就像说某某淫贼qiáng_jiān了几千名妇人一样令人滑稽但何顾并不认为这些百姓之中有很多撒谎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福王如此,他手下恶仆只会作恶更甚,这几千名被凌辱的妇人之中大多数是其恶仆所为,但一样要算在朱常洵的头上。这四五千户聚集起万余人,组成浩浩荡荡的伸冤人海,联合办案组还没等进洛阳城,就先被哭声震天的伸冤人海困住了,整整半天寸步难移,最后还是本地官员带着兵去才给解救了出来。

差点被伸冤人海给淹死,办案组的诸位大人休息了两三天才惊魂初定。缓过神来第一件事不是请各涉事官员来问话,而是去清点福王府

不得不说朱常洵真的是太有钱了,被何顾日夜不息的搬了十五天以后,办案组硬是又查抄出来总价折合四十二万两白银的物品。当然,里面少不了私制火炮、弓箭、盔甲的工具。

办案组把查抄清单连夜送往京师,然后才开始依序传唤各地官员进洛阳答话。三地官员都是拿着同一个剧本精心研读过很多遍的,怎么可能出错。

等到传唤何顾的时候,管家宫秀胜推说家主是夜血战王府叛军,身受重伤,已经回铁焰镇养伤去了,请问朝廷可有封赏另,我宅家丁勇斗叛军,致两死三伤,朝廷可有抚恤还有,我家大宅门还塌着呢,官府也不让修,是朝廷负责修缮并且出钱吗

对于这种要账鬼,几位办案组的大人默契空前一致,很快就把他撵了出来。

查来查去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唯一令人生疑的就是福王宣布造反的地点不在王府正门,而是选在了西边的西华门。

不过这一点怀疑也很快被办案组的大人们联想出了答案王府正门对着文庙,朱常洵造反心虚,所以不敢直面文庙。

三地官员口供一致,各案发现场勘查无误,福王及属下叛军确认无误,有半城洛阳百姓亲眼所见。办案组便将所见所闻详细记录在案,拟成详表返回京师回禀此案调查结果。

但崇祯对此案依旧拖而不决,办案组也没有再返回洛阳,只留下一个范景文坐镇洛阳办案处,事情就这样僵持了下去。

何顾当然没有回去养伤,当地事业正开展的如火如荼,他只是忙的手脚不落地,没空去应付办案组而已。

这期间,洛阳城忽然发生了猛烈的变化,这变化令何顾都为之啧啧称奇。在他刚来的时候,这座城市暮气沉沉,完全没有十朝古都应有的风采,这曾经令他颇感失望。可自从福王造反兵败,这座城市忽然迸发出了空前的活力,仿佛一夜之间返老还童了一般。

如果何顾懂的社会学和经济学,对这忽然到来的城市活力,就会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了。这一切其实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虽然何顾全是无意为之。

首先福王覆灭功不可没,朱常洵之死等于除去了洛阳城最大的不安定因素,民心顿时便为之一振,洛阳的大背景不知不觉变得清澈了许多。

主要原因则是何顾所带来的一系列商业新风潮,这些商业新风因为对同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从而引发了商业倒逼式的行业改革。而何顾开办的神仙企业几乎又涵盖了绝大多数行业,这是一次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商业革命。

商业改革需要的是人,全洛阳城的酒楼都要重新装修,成衣店开始兴起,马车行需要革新,孟津码头至洛阳城在修铁路,孟津城和洛阳城要修车站。这忽然冒出来的大量就业机会激活了洛阳。也使得那些积攒在富人手中的白银开始有合理的渠道流向民间。

与此同时,新商业风潮在洛阳的全面兴起成功的吸引了周围众多外资前来消费,这进一步加大了白银流通。

以上种种,都会产生自身的连锁反应,这些连锁反应又最终互相影响,形成辐射河南半省的巨大连锁效应。沉积的白银货币骤然进入良性流通,洛阳地区就像一个刚刚做了支架手术的心梗病人,一夜之间便焕发出了经济活力。

这也得益于洛阳内陆城市的优势。比如西安府虽然城市规模远比洛阳大,但其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却并不是发起商贸革命的适宜地点。

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当然还是何顾,铁焰镇研发的内衬布,新式丝绵布,民用车轴承,因为其跨时代的领先技术和实用性,很快就会占领本地市场,并由此走向全国。一旦车轴承在全国普及开来,这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空前庞大的深蓝市场。

眼见新三镇建设顺利,商贸也已经走上正轨,何顾找到了暂代巡抚河南的范景文。以打包价年纳税白银两万两,纳粮五十万斤的代价,取得了开封府和和归德府以北,汝宁府以南三处河南新商镇建设的许可。

这些是小钱,如果算上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