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蚕子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决定先派遣一支小队伍去试探一下。若是对方真是诱敌之计,那么自己便可不再理会。如果对方不是诱敌之计,而是真有动作,那自己便可在第一时间出击,夺回南部地界的控制权。
天蚕子派出的是五千轻骑兵,以轻骑兵的机动性,进,可以骚扰对方向别处行动的军队,退,又能在对方合围之前安然撤离。
以这支部队出击的目的很简单,不求有功,但求探知对方的虚实。
当西辽军一路行进到楚军大营前的时候,两边忽然杀出大量伏兵,吓得西辽军急速后撤,哪知还未走多远,又横空杀出一只伏兵,将退路完全封锁。
西辽军寡不敌众,最终五千人全军覆没。
天蚕子想要救援,却已经来不及了。
日暮时分,楚军大部队全部回来,却只回来一半,而另外一半,似乎驻扎在大营背后的山坡上,与大营形成互相救援之势。不给天蚕子半点机会。
天蚕子见楚军回到大营内。顿时明白了对方的意图,对方的样子,似乎是故意引诱自己出去与他交手。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己方凭借着七星囚龙阵,完全抵抗住了楚军的步伐。但七星囚龙阵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能大规模行军,一旦大规模行军,便无法再快速布置这种阵法。
也正是因为专业,西辽的军营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布置,这样可以保证士兵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一出营帐就能回到自己应该在的位置。
对方想必也是吃准了这一点,才如此肆无忌惮地退兵,完全不担心被自己的大部队追击。
可是自己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对方离开,一旦对方真的分兵前往西部阻截前来支援的己方精锐,万一成功了,对整个东部战场的影响将会是致命的。
可以说,此时的天蚕子已经成功被楚风牵住了鼻子,一旦楚军退,他无论是整队还是分散,都会派出一些士兵前来打探虚实,而这些打探信息的士兵往往有来无回。
此时的西辽也不敢真的就不顾楚军的动向,也只能被楚军这样牵着鼻子打。防守做到这一步,已经接近于崩盘的局面了。
但是天蚕子毕竟是天蚕子,在吃了几次小亏之后,他不再派兵去打探楚军的情况,而是死守己方大营。表面上楚军已经获得了计策上的胜利,事实上天蚕子暗中调遣白马关的守军前往青原以西的铁骨关附近,时刻注意着楚军的动静。
楚军若想阻截西辽精锐的支援,铁骨关无疑是最好的地方,那里地势陡峭,东高西低,西辽骑兵在这样的陡坡之中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只能下马作战,而步战,却是大楚的招牌。
只需要守备好铁骨关的位置,西辽军便无法进入中原。但铁骨关却有一个致命的要害,那就是从东部进攻非常容易,甚至比攻取那些普通关卡都要简单的多。
也就说一旦楚风真的据铁骨关而守,那么西辽方便可从白马关以西的占领地之内调遣大军围攻,那时候楚军之内腹背受敌,有死无生。
可以说天蚕子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一连十几天的时间,铁骨关附近并未出现楚军的身影。
这个消息传入天蚕子耳中,顿时让他安心下来,也完全确定了楚军所有的一切动作都只是疑兵之计。
自此,无论楚军做什么动作,天蚕子都不闻不问,由他自己玩去。最终楚军也不再有任何动作,乖乖地回到军营之中,继续与天蚕子僵持。
天蚕子不放心之人,让人潜入楚营周围查看对方的数量,想看看是否少了一些人,但经过数日的打探,得知楚军的十几万大军根本没有少,甚至还多了一些。
想必是近日从其他地方调遣而来的吧。
天蚕子安心下来,再也不去理会楚军,继续漫长的对峙生涯。
而事实上,此时的楚风早已离开的大营,带着三万玄甲军早已向着铁骨关而去。
西辽人之所以不见楚军人少,那是因为有三万是前些天调来的义军,他们穿上玄甲营的衣服之后,伪装成玄甲营的样子,每日照常训练,吃饭,休息,半点破绽也没有露出。
此时的楚风距离铁骨关不过数十里之遥,他与三万玄甲军正在丛山峻岭之中行军。
他算准了天蚕子必定会从白马关派出探子前往铁骨关拦截或者监视自己,索性就不打算从铁骨关进入西域。
自古以来人们以为铁骨关是西域与中原的唯一通道,那是极其错误的。之所以形成这种定论,皆是因为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在大规模行军之上。
大规模的行军最好的就是走大道,这样后勤补给才能跟得上。而若是不考虑任何后勤补给问题,那么大军完全可以从铁骨关两侧的崇山峻岭中穿行,直接到达西域境内。
或许,对于普通人而言,穿越丛山峻岭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对经过严格训练的玄甲军而言,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为了此次行军,楚风特地令人打造了许多登山用的钩索之类的工具。
此次他们前往西部山区,并未携带多少粮食,每个人只带了一个月的干粮,只要深入西域境内,便可冒充匪寇,从过往的西辽商队手中抢夺粮食补给。
这样做是无法长久的,毕竟三万人每日的消耗是十分可怕的数量。只要在西域待的时间超过一个月,便会山穷水尽。
只是楚风经过精心的算计,认为西辽的支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