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络游戏>暗黑大宋>第三八九章 那个名字

“这里人烟终于正常起来,”全二长子说。

实际河北人烟也不能算是稠密,真正稠密的乃是京东到齐州一线,南方是两浙,江南西路与福建路,然后是成都府路。

导致河北人烟不稠密的原因很多,隋唐演义,山东(崤山以东包括河北)就是主战场,所以打得人烟荒芜了。后来略略恢复,又有安史之乱。过了不久,又有黄巢起义。那才是一支真正食人的军队,史上最丑陋的起义军!

宋朝立国以后,河北又迎来了宋辽战争,真正发展起来还是澶渊之盟以后。

并且发展得很快,在宋朝丝绸最好的地区乃是京东路,也就是山东的丝绸最好。非是蜀锦,蜀锦那是工艺,与蚕丝的质量无关。次之便是河北绢绸。

但河北现在的地形与后世不同,南高北低,南方适宜种植,临近沧州地区则很低洼,往往海水倒灌,形成大量盐碱地,不宜耕种。而高阳关东北虽平坦,那是边境了,人烟同样不多。

因此百姓所居住的地方多在河北南部地区,并且以桑蚕业为主。

然而黄河又一bō_bō来了,这对河北百姓伤害很大,特别是桑蚕业,一棵桑树想要得计,最少等三年后才能成长才能采摘桑叶喂蚕,但大水一淹,什么桑树也淹死了。但就是这样,河北南部地区的人烟仍比陕西稠密得多。陕西有人烟稠密的,长安地区!其他地区则没有了,可见战争所带来的创伤。

当然,在全二长子眼中,河北人口密度还是很大,直到到了沧州,才与延州相持平。

“嗯,”王巨淡淡一声。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人口峰顶,第一次是西汉,真正大一统带来的结果。第二次非是隋朝。也非是天宝,乃是北宋,不过昙花一现,往往没人注意。这个原因主要是对农业与内治的重视,包括占城稻的引进与改进,占城稻在中间功劳不小。第三次乃是在清朝,杂粮造就的结果,也就是明朝载树。清朝乘凉。第四次那是后世发达科技的产物。

包拯在嘉佑时就叹息人烟稠密不可想像,从现在起,越来越不可想像。

但在王巨眼中,人还不是很多的,比如说现在几里路一个村庄,能叫稠密吗?

全二长子不知道王巨在想什么,他又说道:“大郎,那两个事物怎么样?”

“就那样,”王巨淡淡说道。不算好,甚至都不能让他满意。

“但它们在京城引起了轰动。”

还是与棉被一样。放在相国寺,这一回向游客发放了,每人分上一点点,请游客无尝品尝,许多人询问,但几个仆役无一人回答。

特别是那些商贾,又嗅到商机了,再三问,但无论他们怎么问,问不出半句话。将那些商贾急得要跳脚。

不过也有消息灵通的,王雱骂这些大臣是尸位素餐,但赵顼也是无奈啊,他还得倚靠这些大臣做事。除夕夜发完了怒火,第二天又从这两坛里拿出大半,用食盒装着,送到各个大臣家中。

因此有大臣以为又是内藏库捣鼓出来的事物,有能力将黑白颠倒过来的司马光下去看河了,没有司马光。其他大臣是无奈的,毕竟国家财政太困窘。现在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了。

这件事最后连王安石也注意了,但还没有销售,因此老王暂且观注,未打主意。

但这是后面发生的故事,全二长子也不知道。

“大郎,人手够不够?”全二长子又担心地问。

现在摊子铺得太大,从关中到杭州,再到岭南,让全二长子很担心。

“二长子,这个你不用担心,如果是一下子推出来,人手就是一个问题。但这些年,是一步步来的,先是细盐,随后是竹纸,然后是烧酒,这替延州几个商户积累了许多管理经验,也培养出一些管用的经济人……你不懂,这个你就不用问了。”王巨说。不但培养了许多经济人与管事,积累了经验,还培养了许多人脉。

况且这背后又有赵念奴与高家,在这背后又隐隐地站着内藏库,谁不长眼睛哪?不要说在岭南,就是放在大名府,也未必有人敢打它的主意!

另外它还有一条,那就是真正的开源,如果与豪强抢中原的土地资源,那会很麻烦的。这个不抢豪强的利益,豪强也无辄。可能会眼红,但不会产生深仇大恨。

就是有一条不好,三司开置木棉司,福建路那点迁民肯定不够瓜分了。

另一个人先回到了京城。

司马光与王巨一样,都是走马观花。不过王巨显然更负责一点,他甚至将许多河面的冰冻敲开,测量了水的深度,还观看了积淤包括淤泥与积沙。

但司马光下去看,只是大约看到了一下两个河面的情况,再听一下当地官员的报告后,便返回京城了。当然两人体力也不一样,司马光是赵顼,文人,体力弱,王巨是王昭明,文武不分,体力强,也又年青之时,精力充沛。因此让司马光学习王巨,也是学不来的。

不管怎么样,这下去跑了一回,是吃了辛苦,赵顼立即召入对。

司马光答道:“陛下,请如宋昌言之策,于二股河之西置上约束,擗水令东,等东流渐深,北流淤浅,即塞北流,放出御河与胡卢河,下纾恩、冀、深、瀛以西之患。”

“黄河积淤很严重吗?”

司马光心中五味杂陈,这个积淤乃是王巨再三强调的,但它也是事实,司马光不承认都不行,又道:“陛下,相当严重,二


状态提示:第三八九章 那个名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