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络游戏>暗黑大宋>第四〇四章 私军(下)
一次没有吃到呢,如何评价?

但赵度说得比较客观,就算遂宁的甘蔗比较好,那么两浙的甘蔗不比广南的甘蔗差吧,广南制出来的蔗糖制品,都受到欢迎,为什么两浙的不行?

在信中他还反映了一个问题。不是大家所想的,遂宁甘蔗业萎缩,规模不小,川南许多地区甘蔗业同样可观。问题是有背景的发展起来了,没有背景的淘汰下去了。

只能说经过张顺王小波叛乱后,大多数耕地得到分配,巴蜀的兼并压力比陕西与中原的小。反映的问题很多,再比如朝廷对巴蜀征税比较困难。于是用帛代替粮食征税,结果导致当政绢价上涨,甚至巴蜀百姓将绢往朝廷运,那边因为缺绢,从荆南将绢往巴蜀倒调运。这岂不是严重浪费?

这个问题还真有点难决了,它的根本不在于货物上,而在于货币……当然,王巨现在不会对货币产生什么想法的,同样很麻烦的。

不过受地形影响,巴蜀甘蔗业却不及两浙。这个原因也就是市场。成都府一带人烟稠密,不过周边地区就不行了,往外运,运费又高。除了高价的糖霜。

但放在两浙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条大运河,想怎么运就怎么运,因此不仅是糖霜,还有一样东西,甘蔗汁,以及石蜜。用甘蔗汗做的蜜饯。

因此两浙甘蔗种植规模远胜于巴蜀,所以赵度建议,暂时放弃巴蜀,离得远。不易管理,运费高,成本高。那么由葛少华兼顾着广南的甘蔗,他在两浙负责两浙甘蔗。成本方式仍与木棉一样,由两浙官员用税赋垫付,内藏库收益上来后。再偿还给三司,这样还节约了一笔不菲的费用。

反正这种合营后,王巨将六成收益交给了内藏库,也等于是内藏库产业了。

赵顼也同意了。

不过王巨接到信后,又回了一封信,刻意讲了一条,这个销路不仅是宋朝与宋朝周边的地区,还要将主意打到市舶司上,特别是杭州市舶司,有许多船只与倭国人高丽人打交道,而倭国那边似乎产银,因此可以与这些海商交易。

眼下不会担心销路,未来则要将销路扩大化了,这样才能提高利润,另外就是技术保密。泄露出去,商人赚钱了,那也只是赚钱了,能做什么?

所以这个蔗糖的利润不会小,不是延州几家商户在广南种的甘蔗,而是广南东路与两浙路所有的甘蔗,只要能收购两三成上来,产量也是惊人的。

并且又与烧酒不同,销路有限,口感还不大习惯,因此利润跟不上来。它开始时利润会是赅人的数字。

不过有一件事,王巨要进京说明。

那就是均输法,似乎这个均输法在大多数人反对下,等于没有执行,或者说执行了一部分,但这个棉花多半王安石要执行了,它不是百姓的产业,而是内藏库与三司产业,商人无权干涉。

那么蔗糖十之八九王安石也会让发运司经营,那肯定是不行的,说不定都能错过前几年暴利的好时光。

但这个具体的,王巨没必要说了。

“看吧,看来不久,我可能会进京城任职,若是财政宽裕,我会请求官家,先从三司透支一些款项,再从内藏库垫付,先将武器装备起来。铠甲,那要等于明年开春了。并且就是明年,也未必能将铠甲装备齐整。然而装备只是一部分,在华池时,我虽重视装备,但更重视的不是装备,而是训练。”

“子安,放心吧,这九十几营保捷军就交给我们了。”王君万道。

“子安,如果你来领军就好了,”姚麟说道。

他说的非是让王巨亲自掌军,还是边路知州,如果用兵,那就是四边路。蔡挺能力不容置疑,大顺城扁完了,到葫芦河又将西夏人扁了。但这一扁过后,西夏人对蔡挺也是死心塌地了。顶多小规模的冲突,因此与蔡挺无关。

用兵的必然是其他三路。郭逵是武将,但武将也未必可靠,葛怀敏不是武将吗?那个王韶似乎不错,但一仗未战,真打起来,天知道行不行呢?

至于李复圭,更没有人敢相信了。

兵悍将勇不行,还要主帅指挥有方,这才能建功立业。

庆历战争中,许多将士表现还是很出色的,但皆让主帅给坑死了。

实际司马光说王巨豢养私兵,这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养不起,王巨更不会产生那种心思。

他所做的一切,无非还是为了强军,即便买耕牛,还是为了强军,后方家人无忧,战斗力才能提高,岂不是强军?

但正是因为他所做的种种,以及传奇性的成长经历,使得许多将士对他产生了倚赖与崇拜、盲目的信任,比如新保捷军的器甲,看似很无理的要求,如今又似乎要实现了。

好象是无所不能似的,即便苗授,也产生了倚赖心思。

只要王巨不谋反,可以说这几十营保捷军,王巨登高一呼,至少八成将士会呼应。

没有养私兵,但等于是私兵,许多兵营都让王巨不经意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因此司马光说得也没有一点道理都没有,但他不懂,所以不能说得很清楚。甚至以后将兵法出来后,还要求将士一心呢,说了,又管什么用?

“我也想啦。”王巨道。

他也不知道自己这句话一语中的,能安排也安排了,王巨就等着朝廷的除命。

很快除命下来。

陕西营田使下掉了,但重加了两个官职。一个是天章阁待制。

当时朝廷下达这


状态提示:第四〇四章 私军(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