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正统天命>第三十五章 危机

第三十五章

这边杨尚荆刚刚躺下没多会儿,外面就传来了一阵马蹄声,这年月南京城虽然还是有宵禁这回事儿的,但是对于勋贵们而言,就是个屁,这里又不是北京城,文官儿想弹劾勋贵不法都嫌麻烦,所以夜里来个极品飞马之类的游戏,简直不要太爽,巡夜的兵丁们见了都是绕道儿走的。

“春风得意马蹄疾……嘿,这年月江南都入夏了,大半夜的还玩赛马,怎么不撞死你们。”刚刚被三观问题折磨了一下的杨尚荆趴在床上,就陷入了诅咒模式。

结果刚刚念叨了没两句,外面就传来了忠叔的声音:“少爷,魏国公家的三公子来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少爷面谈,少爷还是披衣下床吧。”

有啥事儿不能明天说啊,三更半夜的找过来,简直神经病啊。

杨尚荆应了声“好”,心里却在嘀咕,这明制汉服,哪怕是夏装,穿起来也是麻烦,远没有t恤直接套头来得方便,见徐尚庸这等勋贵子弟,还没有办法衣冠不整,再收拾一下形象,基本就是一盏茶的时间过去了。

好在还有知琴和明棋两个丫鬟搭把手,他很快就来到了楼下,和徐尚庸搭话。

“这么晚了,还来叨扰尚荆兄,实在是过意不去,只是事发突然,我和启道这才前来。”

一看见杨尚荆,徐尚庸就站起来了,对着他拱了拱手,很是客气,他的身边,除了徐家的家丁之外,还有刘启道,至于其他的勋贵,倒是没有见到。

杨尚荆笑了笑:“还请尚庸兄细细说来。”

“事密,恐隔墙有耳。”徐尚庸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很是郑重地说道。

杨尚荆就是一愣,然后点了点头:“那便请随戬来吧。”

现在跟在身边的杨家家丁、丫鬟,里里外外足有五十多人,所以把整座客栈都包下来了,所以找个地方谈事儿,根本没什么问题,三个人找了个空房间,让小二上了茶水,这才开始谈话,外面则是被三家的家丁围了个水泄不通。

忠叔也没走,就在屋里站着,徐尚庸看了忠叔一眼,想开口说点儿什么,就听杨尚荆说道:“忠叔乃是我杨家的老人了,昔年祖父在榆木川随御驾亲征漠北的时候,他老人家就在一旁伺候了。”

这个资历……说出来还真够唬人的,这当然不是忠叔本身,而是杨尚荆在杨家的地位,虽然每个家族里面都有这样的睿智长者,但基本都是给族长出谋划策的,能够派出来给一个子弟做幕僚,已经可以证明杨尚荆在杨家的地位坚不可摧了。

所以徐尚庸点点头,没多说什么,而是单刀直入:“尚荆兄吃饭前去黄岩县,只怕是凶多吉少,尚庸刚刚接到家中传讯,两浙都转运盐使司有三十多个盐丁无端外出,一个个的可都是好手,那转运使是外朝之人,应该不会和内廷沆瀣一气,只不过现在这浙盐又有镇守太监张喜顺把持一部分,调用一批人马,也在情理之中。”

明朝镇守太监这个制度,实际上是成祖朱棣就开始、仁宣二朝发扬光大的,毕竟明初的那一批宦官,不仅仅离着皇帝近,也不仅仅忠心任事,最重要的是一个个的还特别能打,最有名的就是下西洋的郑和,所以有些时候吧,皇帝宁愿相信太监也不愿相信文臣武将,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到了宣宗驾崩、英宗继位,三杨内阁开始牛气冲天的时候,老一批的太监基本都死翘翘了,所以镇守太监这个位置就被渐渐裁撤,毕竟文官儿们也是有血气的,忍不了一帮阉人在脑袋上作威作福嘛。

不过宣府、南京这种战略要冲和政治中心,还是保留着镇守太监的,毕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道理,哪怕没有明着写出来,古人也是明白的,至于浙江之类经济发达的省份,镇守太监也保留了一部分,毕竟皇室的内帑还是有一部分要镇守太监来搜刮的,皇室指望着户部给调拨民赋,一个个的都得饿死。

浙江不光是鱼米之乡经济发达,最重要的是明代最大的海盐盐场就在这里了,这年月可没有放开市场让地主去卖盐的说法,盐铁专营才是国策,所以这个地方的镇守太监,就更不可能被裁撤了,所以浙江镇守太监接了内廷金英或者是王振的指示,给他来个半路劫杀,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站在一旁的忠叔听了这话,哑然失笑:“也不过是三十来个盐丁罢了,就算是镇守太监私募,那又如何?”

徐尚庸听了这话,和刘启道对视一眼,心说建安杨氏的实力还真是深不可测,这一注要是下对了,不光能跟着杨尚荆升官,估摸着还能跟着建安杨氏发财,这种能在蒙元那种统治下面留一个囫囵的家族,果然一个个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不过徐尚庸还是干咳了一声:“老丈有所不知,这三十个盐丁不仅是带着兵刃的,他们……还披了甲,海宁卫三十多套甲胄无故失踪,这会儿,家中大人估计正在暴跳如雷呢。”

魏国公世镇南京,对于下面的掌控力还是足够的,每个卫所的兵刃甲胄都是要定期清点的,这也是维持战斗力的一个手段了,而甲胄,更是重中之重,毕竟私藏兵刃不算事儿,私藏弓弩最多也就打打板子,可是涉及到甲胄,妥妥的要灭族啊,没奈何,披了甲的兵丁,比起没披甲的,战斗力至少要高出一倍来,就杨家这种私家小作坊打出来的兵器,能不能砍透朝廷的制式甲胄都不一定,所以听了这个消息,忠叔都是虎躯一震。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危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