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新宋>212 围炉夜话

以皆大欢喜为收尾的饭局,总是会让人心情愉悦的,在这次谈话中,皇上没有提及张世杰麾下诸军的改制,更是没有动摇文官集团的根本,这么愉快的谈话,就算是饭局结束了,也不会因此而散场,四人在庭院中闲坐喝茶,一直谈论了很久。

一直到傍晚,天已朦胧。下弦月从天边慢慢的升起。

由于吃饭前,赵昰的提醒,陆秀夫等三人,也没有十分端庄的船上官服,而是一副休闲的打扮,所以除了赵昰的一身鹅黄之外,三人皆为文人打扮。

看着侃侃而谈的文天祥了,张世杰顿时有说不出的滋味。文状元文天祥的名字对他来说有种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感觉,在某个程度上,他真的不想面对这个人。

其实在他的内心对文天祥还是十分佩服。作为一个文人,为了救国救民,匡扶大宋。勇敢地带兵去打仗,这是何等的志气!

在临安时自己也曾经见过他,但是时至今日。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心里愈加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有的时候也曾经也想找个机会和文天祥好好的谈谈,只愁难有一个机会和借口,不想出人意料的与文天祥这样的坐在了一起,不但美美的吃了一顿饭,而且还聊起了国事。

看到了头戴“东坡巾”,身着紫衫、目光炯炯的文天祥,虽然平日也见面,但也没有做过太多的交谈,甚至有些刻意的回避对方,但是既然有了这个机会,不妨的多观察一下对方,以备今后的交往。

而文天祥也在时不时瞄一眼,看着面前这位圆眼竖眉,虎虎有神,武将模样,却身着文袍的大将军。

脸上完全不曾有沮丧模样。也未曾显露出近几年来的劳碌风尘。文天祥想到:“这是一个光明磊落人物。”

想到这里,不由请示过赵昰之后,向着张世杰说道:“越国公,福州一别经年,今日还是首次在一起商议国事,越国公还记得临安时的谈话吗?”

张世杰忙拱手回礼,道:“文状元,我们前年一别,你还是风采依旧,老夫倒是越觉得老迈了。”

就在互道辛苦,询问近况地客气了一番,四人继续谈话,但是主导权却是在文天祥和张世杰的手里,赵昰和陆秀夫,则是静静的看着事态发展。

眼见着文天祥便直接转到正题上来了,问道:“现在国土沦陷,万事急矣,越国公将何图之?”

张世杰外表还算平静,内心里却极不是滋味。叹了一声,道:“能有何图?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没有一刻的安稳,原只想打一场漂亮的胜仗,以期望不负皇上的期望,不曾想却一败涂地。以至于圣驾一再迁移。世杰深感惭愧啊!”

赵昰好像是能理解张世杰内心的郁闷之情,出言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越国公不必过于自责。”

“唉”

又是重重一叹,接着道:

“皇上所说自然有理。这些本官当然也懂,这次虽然败了,还可以寄希望于下一次打胜仗。可是,只是带兵的谁不想打胜仗?”

文天祥听了这番话后,似乎很同情张世杰,但又似乎另有所指的一般。随口叹了一声,道:“是呀,如今是投降容易,救国难啊!不过,越国公,既然我等立下了救国之志,就必然要相对应的行动。

现在形式对大宋虽然极为不利,使我等为难,但也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套完整的方略。有了方略,不愁皇上不支持我们。不愁天下百姓不支持我们。越国公以为如何呢?”

听罢文天祥这番自信的话,张世杰内心很受震动。文天祥毕竟是文天祥,胸怀韬略,出口不凡。

但是转念又一想,自己本是一片效忠朝廷之心,只是是从金军投宋的身份,担心难被信用,要是没有绝对的权力,即使心存宏愿,也不敢奢望。

这几年,他一直在加强着自己的权威,但是权威有了,却是屡屡败仗,让自己的威信在军中慢慢的被削弱,何尝不想一胜,来奠定自己的地位呢?

于是便随口应道:“文大人所言实是,既有报国大志,就应有救国大略。不过下官乃区区武士,并无雄才大略,只是凭着匹夫之勇,驱使将士效命于沙场而已。文大人学富五车,救国有方,本官愿闻其详。”

经过几日来的思量,文天祥原本就是想与张世杰共商携手之策的。听闻张世杰问起。便回答道:

“越国公过谦了。下官不识军务,从政也短,所思所想,纯为个人闭门苦思的书生之议,疏漏、片面之处甚多,为了求得越国公的指谬,下官也就不揣冒昧,陈述献丑了。”

张世杰转眼看看赵昰,似乎想看出点什么。见他闭嘴无言,便笑道:“文大人过谦了,本官愿倾听高论,以解心中所惑。”

“在下官看来,眼下国势虽危,战局险恶,几无自救的余地。但细推敲,也并非如此。”文天祥接着说道。“我大宋之有利条件仍多。首先,虽说元军己攻占了许多州郡,但占领的只是城池,还有广阔的乡村一时无法顾及。”

这些话都是在近日来和赵昰探讨时听来的,讲到这儿,遂把目光投向他,期望皇帝能够帮助自己讲的更为详细一些。

看到文天祥所投来的目光,赵昰心中一笑,古人毕竟是古人,对于上辈子太祖所提倡的“农村包围城市”一时之下还是理解不了,便也不客气的接下话来。道:

“朕之大宋的疆土虽然大片丢失。从兵力来说,尚有琼州供应


状态提示:212 围炉夜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