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新宋>214 文天祥说

听见文天祥这样说,赵昰回想了一下,在这么久的谈话中,张世杰就是始终没有提及这个方略的实施者应该是谁,难道他就这样放心的交给自己,这不像是张世杰做事的风格。

但是想想还是觉得没有什么,于是回道:“哪有什么关系呢?朕觉得这个方略无论交给谁来执行,只要是方法得当,想来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文天祥闻听皇上如此的说,额头上不由的出了一阵细汗,瞬间的布满了鬓角。心里叹息了一下,自己说的够明白的了,为什么皇上还是没有领悟呢?那么自己不是变成了一个搬弄是非的小人了吗?

其实也不怪乎赵昰这么想,上辈子懂事后,大都是在厮杀中度过,本来就没有经过什么官场,虽然当过兵,也曾经打过工,但最讨厌的也就是勾心斗角,喜欢用最直接的方式处理事情,最后又做了雇佣兵,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权力相互倾轧的实践机会,怎么会有这种经验呢?

除了一些战斗技巧上的事情,他就算是在雇佣兵团内,也只是小头目一个,怎么可能去想那么多呢?

文天祥可是不知道赵昰没有那么多的机心,按照皇上之前的表现,早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将十二岁的皇上,归于老谋深算的哪一类妖孽。

但却不知道,那一切的一切,基本上都是战斗方面的事情,对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赵昰应该还没有文天祥来的老练。

文天祥毕竟是在大宋的官场上混迹了这么多年,对于一个决策,一个方略的具体实施,对于他的实施人是谁,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至少张世杰来实施这个方略,对于文天祥来说,是很不放心的。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由皇上亲自来实行,然后自己、群臣作为辅助完成这个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看皇上却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意味,怎么能不让他担心呢?

文天祥也深深的知道,要是由别人来实施这个方略,不说会把方略执行的面目全非吧,但是张世杰会不会因此掌握更大的权力,毕竟张世杰掌握着相当比例的军事力量,再让他染指军镇,不用深思,就知道其中的弊端。

臣强主弱,强枝弱干,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看着皇上还是这种浑然不在乎的样子,文天祥不由的着急起来,想了半天才隐晦的说道:“越国公的忠诚与勇武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但是为什么原来的常胜将军为什么到了现在只是疲于奔命。只顾带着朝廷东躲西藏,皇上以为是为何呢?”

听到文天祥这样问,虽然知道必是文天祥想提醒他什么,但是还是认真的想了想才回答道:“蒙元军势大而我朝降者重多,而蒙元兵卒嗜杀成性,导致了一部分百姓惧怕这个算是一种原因吧?”

赵昰这么回答也是无可奈何,他总不能当着文天祥这个士大夫的面,说是由于文官集团的什么缺点吧。

文天祥看见皇上很随意说出的理由,不由的苦笑了一下,道:“这个当然是大宋国败至此的主要原因,方才皇上误会下官的意思了,我说的是皇上当初在福州登基后,那个时间可是有志者皆往投之,可谓是众志成城。为什么福州还是没有守住,最后沦落到非要移驾海上行朝呢?”

赵昰听文天祥这样说不由的一呆。自己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记忆中,也没有听别人议论过这个问题。于是说道:

“可能是当时朝廷当时立足未稳,根基不牢的缘故,蒙元大军也没有给大宋太多的喘息时间吧?”

文天祥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其实在福州时,朝廷大军的优势还是十分的明显的,比如说,越国公当时在定海有着强大的水军,其数不下二十万;陈宜中丞相所在的清澳,也有强大的水军力量,人数也在十万以上。当时由苏刘义将军执掌,再加上各地前来勤王的义师,更是多不胜数算来算去。我大宋的实力还是优于当时的蒙元的。”

赵昰可是没有想到那么多,自己穿越了近一年的时间,关心过大宋衰落的原因,关心过蒙元各个官员的情况,还真的没有去翻查过自己穿越前两年特别是从临安逃出后的历史。

而且原先赵昰的记忆也渐渐消失,更是从来没有人给自己说过临安之后的经历,所以此时听文天祥说起,真的有些迷茫。

按照文天祥这样说,元军不善于水战,所用水师大部分也是新降的大宋官兵,以这样的兵力,按说是有一战之力的,那为什么会一直漂流在海上呢?

赵昰想着,就用一种疑惑的眼光看着文天祥,期待得到他的回答。

文天祥在这个时间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越国公出身北方,本来就不善于水战,他的常胜将军之名得来的缘故也没有以水战而成名,其在战略方面之构想,彻头彻尾地完全以陆战为基础。

但是在福州行朝的时间朝廷的兵力构成,却是以水军为主,本来就不是越国公擅长的,但是越国公却是拿着权柄不放,以至于舍己之长,不利用水师断元军的粮道和袭扰敌人,反而用那么短的时间要发展陆地的力量和元军硬抗。”

说了半天,文天祥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论及张世杰的是非,不免有些和他的谦谦君子的理念有些冲突,忙止住了话语,有些赫然的望了一眼皇帝。接着道:“这个只是下官的一些看法,不知道皇上认为对不对呢?”

赵昰见文天祥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状态提示:214 文天祥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