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臣权>412 回到倭国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在大明朝廷的暗示下,辽东地区的朱棣、朱权等藩王和鞑靼的联合,造就了帖木儿很大的麻烦,因为鞑靼和帖木儿一样,军队基本都是有骑兵构成,虽然战斗力在帖木儿眼里不值一提,但是却造成了他在哈密、瓦刺地区的停顿。

而且,鞑靼没有投靠帖木儿的理由,在他们眼里,只有黄金家族的人才能当蒙古人的大汗,帖木儿这只突厥和蒙古人混血的杂种,是不配领导他们的。有的时候,蒙古人对于血统的认可是十分认真的。

无形中,鞑靼的反抗对于帖木儿侵略大明,起到了一个延缓的作用,但朱元璋不是那么想的,表面上奉旨和鞑靼联盟的朱棣也不是这样想的,他和鞑靼联合,不过是为了在更大的本钱而已,蒙元已经不行了,已经被大明打残,又在和瓦刺的争端中消耗了大量元气,剩下的只有苟延残喘而已。

至于为什么没有对蒙古残余穷追猛打,那是由于文官的体制造成,那些文官不屑于北方的苦寒,认为就算是划为大明的疆土,要派遣官员、军队,对于大明只能是负担,而带不来任何好处,文官体制造就了守成的思想,对于外界的毫无野心之后果,才导致敌人的修生养息。

朱棣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而他此时的最需要的就是时间,需要时间融合并控制鞑靼,那样才和帖木儿有着旗鼓相当的军事力量。

而朱元璋对待日本的政策,也间接帮助了朱棣完成着心愿。

洪武二十八年初,征日大军对于日本本州岛实行了全面压制。而此时,日本所谓的顺民、良民都被集中在九州岛上,四国变成了不毛之地。

大明军队登上九州岛,大内氏的周防国首当其冲。受到了灭顶之灾,不得不往京都方向逃窜,之前从来不愿意去的京都,大内盛见也扭扭捏捏的向足利义满表示效忠。

周防、长门二国落在了大明的手里,并且稳扎稳打的继续向前行进着。每每看到身材矮小又自不量力的日本人拿着柄武士刀冲上来,征日大军都会爆发出轻蔑的眼神。

日本人好像不会集团冲锋一样。往往几十个人,最多几百个人就哇哇叫的冲了上来。有的时候,为首的将领还会先跳出来,要求单挑。不过总是先被火炮和火枪打倒一批后,能冲到阵前的就所剩无几了。很多事后,大明将士的刀还没有出鞘,战斗已经结束。

这些状况无疑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大明军队就像是一个烧红的烙铁一样,这么几个日本人冲上来,还不像几滴水落上去。瞬间就干了了,要自杀也用不着这样吧。不过关于日本刀的做工还是让将士们十分眼馋的,于是在战场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一旦战事结束,往往兵卒们在军官的带领下一拥而上,在哪里争抢日本武士刀。以此好回到家乡炫耀。久而久之,军官们也懒的管这些事情,反正战事顺利,就满足一下大家的心愿。

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越来越少。在征日大军的凌厉攻势下,使日本的诸侯渐渐的向一起靠拢,在一起产生了同仇敌忾的意思,各路诸侯国的首领皆向京都方向靠拢。所以说越往后打,越难见到一次又规模的战斗。

同时各诸侯国组织起自己的家兵,联合在一起交与幕府一起带领,共同抗击入侵元兵。这个时候,为了赶快结束战斗,大明又从山东都司调来了一万五千人的屯田军,在九州岛上开始屯田,因为春天的到来。日本本土也要恢复一定的生产,不能老从中原运输,西北越来越紧张的局势也需要大批的粮草。九州岛归属屯田军管辖,对于本州的压力有重了一些,于是开始磨刀霍霍的,准备给给日本人一个教训。

足利义满最近一段一时间也筹备了大约五万人的军队,但是这支军队的装束和武器却是五花八门,聚集在一起,从远处看来斑斑澜澜的像是块破布一般,参差不气的。因为他是由各诸侯国的家兵组成,日本断绝了和朝鲜、大明的贸易,甚至连正规的军装都统一不起来。

足利义满不敢以天皇的名誉,而是以自己为日本国王的名誉几乎每个月都会派遣使节要求通过大明水师封锁,秉承皇上的旨意,方明谦给予了拒绝,不由不使日本人感到绝望。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让大明官员受到日本人那可怜兮兮的哀求,那些人就会装可怜,既然做了,就要做彻底,他不想让国内的注意力受到太大的干涉,现在有帖木儿在西北陈兵,大臣们对于日本战事松懈了很多,正是一个最好的灭日机会。

日本人陷入了绝望,足利义满此时内外忧患之下,终于坚持不住的病倒了,由足利义持主掌军政。看到了明军的火炮威力后,也尝试着组织自己的敢死队。

他们没有大明的火器制造水平,只是抽选定了若干的武士。在身上背负火药,雌伏于草丛或者树林之间,遇见大队的明军走到身边便点燃火药直扑过去,以求最大的杀伤范围。

足利义持将这支武士组成的敢死队称为“神风队”。希望这种威力奇大的火药能像上次的神风一样护佑着他们。

这种袭击也给大明军队带不来什么大的伤害。因为只是小打小闹的,最多会让征日大军出入更加小心一点,对于这些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耿瓛等将领本来就没有放在心上。任你背着火药包跑来跑去,开始还吃点小亏,但是到了后来干脆就见了草丛或者不正常的日本人就是一阵乱枪。


状态提示:412 回到倭国的问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