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十六世纪刚开了头,欧洲顺利开创了大海航时代,经过一个世纪的漫长研究,欧洲的火器可谓是处于领先的地步,借助蓬勃发展的火器和舰船技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沿海各国进行了频繁的侵扰。
正德十二年葡萄牙舰船锚泊广州,中国首次见到来自葡萄牙的舰炮。郑若曾在筹海图编中记载道:其铳以铁为之,长五六尺,巨复长颈,腹有长孔,以小铳五个,轮流贮药,安入腹中放之,铳外又以木包铁箍,以防决裂。如果说这次交流体现的主要还是中国对异域技术的一种带有好奇意味的窥探,那么,再次交流则已经是在战场上的对抗了。嘉靖元年,葡萄牙悍然出击广东西草湾,最终失败而归,中国缴获舰炮二十余门。自这场战争中,一些明朝官员认识到葡炮的优势,建议进行仿制,为嘉靖皇帝批准。嘉靖三年,中国仿制成首批佛朗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之人更运巧思而变化之。扩而大之为发犷,发犷者乃大佛郎机也,约而精之为铅锡铳,铅锡铳者乃小佛郎机也。嘉靖二十七年,中国在破双屿之战中又缴获了日本和葡萄牙人使用的火绳枪,明朝军事当局立即派工匠向番酋善铳者学习,习后因得其传而造作,制品比番制尤为精绝。
然而,这些创新只是对偶然传到中国的少量火器的小修小补,缺乏强有力的发展后劲,很快在和西方的军事较量中败下阵来。1604年,明军与荷兰舰队遭遇,双方发生激战,明军以旧有火器与荷兰炮舰交火,损失严重。徐guang启、李之藻等人因此力倡引进西洋火炮。因此,自天启元年起,中国开始了引进西方火器的又一次浪潮,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明先后购入三十门西洋大炮(又称为红夷炮、红衣炮),这批火炮结构合理,炮身各部都以口径的尺寸为基数按一定比例设计,和佛朗机相比,西洋大炮的设计和制造已融入一定的数理知识。在此思想指导下,明清之际火炮各部件的尺寸也开始按比例设计,如徐guang启在辽左阽危已甚疏中,指出造台制铳,多有巧法,毫厘有差,关系甚大。然而这次的东风来得太晚,以至于难以挽回朝局,风雨飘摇的大明,最终走向国破家亡的下场,成为了后人永久的遗憾。
通过研究,杨峥发现,在大明的前期,因朱元璋、朱棣对火器的支持,使得大明的火器,在这一段时间里有了十足的进步,火器的研究开发上,也是领先与世人,战场上取胜的关键战役,多半也是在这两人的手中的,从永乐后期,火器的研究上就明显不如前了,虽有嘉靖、隆庆时短暂的春天,可终究是时日太短,加上多半是在少量火器的小修小补,缺乏强有力的发展后劲,等这股春风一过,就如同郑和下西洋再无郑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