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逍遥江山>第2830章 独立疏篱趣未穷
大事,无非是朝廷太仓库银少了点,往日官员实打实的银子给打了一些折扣而已,百官不满意而已。/p

/p

可经过了宣德十年的太平盛世,『性』子日益刁蛮的百官,拿不到银子可就是实打实的大事,要说这事儿也怪不得户部,大明的赋税,出了除了田赋正税和役之外,还有一些工商业收入、盐的专卖、矿银收入、西洋诸国、蒙古贸易收入等等。这些收入永乐朝的时候算起来大概有四百万两,到宣德时,朝廷经过君臣多番努力,又是开海禁,兴建市舶司,整治江南,户部可谓是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候,最多的时候,户部的银子将近两千万两白银,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大明开国七十年都不曾有过的景象,群臣自是高兴,尤其是户部尚书最是牛气,一改平日里酸楚的模样,但凡朝廷用银子,二话不说都给拨了,官员的俸禄发放更是及时,没少让百官交口赞扬,名头声望直『逼』当时的三杨,可大手大脚的习惯一旦养成,再回到从前就不容易,,这也不是说偌大的朝廷没有银子,商业,海上贸易依旧如火如荼,加上宣德九年在杨峥的撮合下,与北方蒙古的贸易也一日大过一日,鞑子苦楚税收上自是难以与江南相比,但一年下来,也有个几十万两白银,发发京城官员的俸禄还是卓卓有余的,可这两年户部的银子就是不见多,非但不见多还日益减少,究其原因在于朝廷的赋税制度,本朝最大税收的田赋并不征收金银,而是征收粮食(事实上,明代任何时候都没有以白银作为官方标准,而是以粮食石数作为基本财政单位)。只有矿税等税收是金银形式上缴,这部分银两不多,基本放入了内承运库。在偶尔的情况下,田赋折合成了金银,就送往南京作为武将的俸禄。这个基调在宣德初年一直都是如此,直到杨峥的道来从商业上打开了一条缺口,加大海上贸易,以及市舶司说带来的海上贸易,才算是改变了这种单一的税收制度,但朝廷的开销也不少,因为屡屡征战,军事开支骤增,国库资金收入远远不能应付其巨额开销,屡有大臣上书要皇帝从内库支取费用以供国用,但皇帝总是很不情愿,宁可向人民加税来弥补入不敷出的国库,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私产”拨出来。这个小金库收入不菲,又因为皇帝本人过分吝啬,导致了国库的银子并不充足,而今年先后有东南沿海战事,边疆战事花费不少,光是王公公就借用小皇帝的名义划出了白银三十万两,这还不算全国各地天灾**的救助,算上这几年对宫殿的修复,后宫的衣物添置,官员的赏赐,生老病死,两千万的税收并不够花,当然了这也是碰上了今年,搁在往年两千万的白银,还是足够应付大明各种状况,但今年事儿多了些,又因东南沿海战事闹腾,使得江南一带的商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海上贸易也打了不少折扣,所以今年户部收入并不理想,算上南方和北方小部分田赋税银,加上小部分工商税、矿税等收入只占到了往年税收的三成左右,六百万收税搁在洪武爷的时候,绰绰有余,可用在正统四年,可就左右为难了。/p

/p

针对这事儿,户部新任的尚书刘中敷也感到为难,这位朴实正直,廉洁清静,屡立战功的刘大人本没希望做这个户部尚书,只因皇上朱祁镇幼龄登基,担心臣下欺骗自己,所以统治从严。而宦官王振借此来立威,屡次抓住大臣小过,引导皇上用重刑,每年都有大臣被交给司法官员处罪。刘大人朴实正直,廉洁清静,吏民都敬畏他,诚心归附。农作物严重欠收,被小皇帝提拔做了户部尚书,搁在往年户部尚书也好当,毕竟每年有大把的银子,只需好好运作,不难获得百官的交口称赞,可今年毕竟有些与众不同,经验不足的刘大人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眼看再过几日,便是官员发放俸禄的日子,全国各地的赋税还没送上来不免心慌了起来,这事儿又不好寻小皇帝诉苦,思来想去便去了内阁寻了杨溥商量这事儿,好拿个主意。/p

/p

杨溥听闻这事儿,倒也没说什么,只是临走的时候给刘大人留下了三个字儿:“遵祖制”。便不再多言。/p

/p

刘大人为人虽耿直,但并不傻,立即心领神会,当日回了户部,亲自将祖宗个规矩查了个边,聪明的刘大人很快发现遵祖制的种种好处,比如洪武时,官俸全给米,问以钱钞兼给,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洪武九年二月令:“文武官吏俸、军士月粮,自九月为始,以米、麦、钞兼给之.其陕西、山西、北平给米十之五;湖广、浙江、河南、山东、江西、福建、两广、四川及苏、松、湖、常等府给米十之七.其悉以钱钞准之.储麦多者,则又于米麦兼给.每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麦减米价十之一”.洪武十八年十二月,“定钞二贯五百文代米一石,充禄赐”.至洪武二十二年九月,乃“命庄浪、河州、洮州、泯州、西宁、凉州、宁夏、临洮八卫官吏月俸,每石折钞二贯五百文”.又如,永乐初年,永乐爷也遵循了一回祖宗制度,永乐五年户部的银子不多,加上朝廷战事不断,郑和着手下西洋,百姓刚刚从战『乱』中走出来,尚未恢复元气,那一年的户部的银子就不多,据记载不过一百万两银子而已,当时的户部尚书将这事儿奏请永乐皇帝,永乐皇帝好生估『摸』了一番,便定走了洪武爷的老路,比起洪武爷,永乐爷的


状态提示:第2830章 独立疏篱趣未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