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立宋>第二百七十九章 行在临安

接下来的几天里,在这艘船上,每天都能看到长孙弘和李庭芝形影不离的画面,两人仿佛相见恨晚的情侣,巴不得睡觉都在一块。

李庭芝当然被长孙弘忽悠得更深了,一些后世的治国理论如源源不断的流水,哗哗的灌进他的脑子里,既新颖又高深,听起来有道理,细细一思量觉得更有道理,把个熟读四书五经的李庭芝听得如痴如醉,恨不得把长孙弘的脑袋扒开,看看里面还有什么不懂的东西。

而长孙弘对李庭芝,也是叹服,这位没有接触过现代教育的古代读书人,接受能力真的是异常强悍,一通百通,往往能举一反三,脑子反应速度非常快,而且还能加入自己的注解,提出一些很有高度的问题反问,到了后面,长孙弘都觉得有些吃不住了。

好在船开得快,江南运河也不算很长,在河上走了几天,大宋如今实际上的都城临安,就在锦绣山水间露出了端倪。

临安城,原是吴越国钱家的都城,吴越王投降宋朝以后,这里就是杭州府,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就做过这里的知州,赫赫有名的西湖苏堤,就是在他当政的时期,疏通西湖时将挖起来的泥堆积而成的景观。

城原本不大,高宗南渡后定为行在,才开始大兴土木。

城池南靠凤凰山,西临西湖,东边和北面是广阔的平原,形成南北向狭长的格局,不规则长方形的城墙绕着城密密的一圈。南边的宫城以凤凰山为依托,将山体当作了后山,一条长达十里的御街从宫城北门引出来,笔直的向北,一直通往临安城的北门,御街两侧,各类门面店铺琳琅满路,各种手工作坊、瓦子戏院充斥其中。

靠近南边宫城的,是各个官署衙门,一大片的建筑将宫城城墙和外面的民居商铺远远的隔开。然后众多的富家贵族院落房屋又把官署区和喧闹的商业市场隔离开来,商业区域过去,再靠北面的地带,就是占据临安城最大面积的普通民房和仓库所在地了。

从高高的凤凰山上看下去,整个城市一览无余,规划得错落有致的城就像一张棋盘,直来直去纵横交错的街道把整座城划分了无数个方块,坊间路口,都很规范,几条小小的河流从街道边上流过,在城里人工挖掘出来的河道里流畅,这是城市的血脉,即能通货运,又能排污水,寻常人家取水用度,也是在里面。

孟珙的官船,在临安城运河码头靠上,有打前站的人已经备好马匹轿子,候在了岸上。

孟珙在城里,有一处理宗皇帝赏赐的宅院,虽然他一般不在这边住,但里面有奴仆洒扫,整理得随时可以住人。靠岸时天色不早,不便入宫面圣,也不方便去打扰其他官员,大家都是大员,讲究个规矩排场,贸然去了,不大礼貌。

于是众人就先回去休息,有什么事明日在说。而王夔和长孙弘等人都是第一次来京城,无处落脚,孟珙心知,邀请他们一道去家里住宿,王夔等人当然顺水推舟的答应了。

上马没走几步,天色就已经黑尽,如果在寻常城市,哪怕是江陵这样的大城,这时候除了几处烟花酒楼密集的地方,城内已然漆黑一片,道路上人踪绝迹,偶有赶路的夜归人打着灯笼也如同鬼魂野鬼一样步履匆匆,星星点点的火光宛如野地里闪烁的鬼火。

但是临安不同。

这座城满城通明,从码头在城北之外,从码头上岸进城时,城门竟然没有关闭,几堆烈焰熊熊的柴薪就架在城门外的空地上,把城门照得透亮,出出入入的人流闹闹嚷嚷,浑如白天一样。

守卫在城门处的兵丁,衣甲倒是鲜明,但拦着过路人搜罗的模样倒像是一群税吏,他们眼神犀利,瞅着人就不放,一般总能拿下几串铜钱,职业素养非常高。

王夔和长孙弘等人都是大跌眼镜,原本以为,江南虽然富足,但终归有个度,北面天天在打仗,这边怎么说也得有个警觉,天黑关城门是起码的警惕,但现在看来,似乎连守门卫兵都没把这当回事。

孟珙那边的人对此倒是见怪不怪,李庭芝还对长孙弘的意外感到意外,只是淡淡的回应“这边远离战火,死人也死不到这里来,大家都是眼不见则明,无所谓了。”

城门处如此,进城之后就更加厉害了。

北门进去,就是御街的末尾,笔直的街道宽达五丈有余,脚下是平整的石板,偶有块块香糕砖铺在间歇,城内有名的“北坊”,就跟城池北门无缝衔接一样入门就见。

一阵声浪扑面而来,巨大的喧哗声令人怀疑这里的人晚上怎么睡得着觉。街道两边,连绵的商铺不曾间断,一间连着一间,各种招牌一块比一块挂的高,各种灯笼一盏接着一盏的连上了天,酒馆、食肆、卖布的、卖胭脂的、卖衣服做裁缝的、卖古玩器具的,林林种种,数不胜数,人流像一股股奔腾的水,从宽广的御街上流过,不时分流汇入路边的店铺里,有酒足饭饱买卖结束的,又从店铺中流出来,重新涌入御街上的主流中去,再去寻找下一场该去的去处。

街道两侧,有许多窄了许多的横街巷道,里面依旧灯火通明,雪亮一般,如果说御街是动脉,那么横街就是毛细血管和支脉,人流从御街上分出来,在里面流动,给夜晚中的临安城,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活力。

长孙弘骑在马上,惊讶的嘴巴一直没有合上。

没有料到,南宋的江南,竟然已经繁荣到了这种地步,不夜城这种现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九章 行在临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