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朵朵白云飘浮在蓝天下,两行大雁掠过长空,向南飞去。
山巍峨,水婀娜,山川原野郁郁葱葱,万里江山风景如画。
仲秋八月,正是一年之中最繁盛的季节,亦是繁华与萧瑟的过渡季节。
豫州前往司隶的官道上,一队队战骑策马疾驰,战骑之后跟着数以十万计的铁甲步军,前后绵延二十余里,沿途之上遍布旌旗,兵戈森森,阵容严整,军威强盛。
这是从徐州撤回司隶的西凉大军。
但是,这多达十余万之众的步骑却并非全是西凉军,近七成左右的军士都是豫州和徐州兵,余下两成是扬州军,真正来自西凉境内的兵士仅占一成,且全是骑兵。
自六月出兵徐州至今,整整两个月时间。起初,西凉军仅用半月时间便攻克徐州全境,轻而易举地拿下徐州六郡;然而战后的徐州只平静了十天左右便再度动荡不安,暗流汹涌,迫使李利再次调集大军平定动乱。直至十天前,徐州才算是彻底平静下来。
但是,等到徐州真正稳定下来,却是满目疮痍,恍如经过一场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一般,一片萧条景象。为此,李利经过反复斟酌之后,毅然决定抽调麾下最精明强干的文臣武将前来徐州任职,文臣治理州郡,恢复民生;武将安静安民,拱卫徐州边防。而李利治下最具治理州郡才能的文官不在少数。而且大多数都已身兼重任,无暇分身,而在他身边最合适的人选便是久居徐州的陈宫陈公台。然则。陈宫不仅与徐州士族矛盾颇深,又与一些士族交往甚密,况且徐州境内还有他的许多门生故吏。于是李利毫不犹豫地将陈宫剔除在外,不予考虑,尽管他从不怀疑陈宫的忠心,又与其有着稳固的姻亲关系,但他依然认为陈宫不合适继续留在徐州。
当李利反复思量徐州刺史的人选时。李挚送来一卷凉州政务半年汇总一次的政绩书简引起了他的注意,不。准确地说让他高度重视。旋即,一个最佳人选跃入眼帘,他手里的这卷竹简清楚地记录着朔州太守张既,其政绩连续五年位居凉州辖下各郡之首。被称为“凉州第一太守”。
这个连续五年政绩夺冠的张既,自从进入李利视线的那一刻起,一直都是他重点关注的目标。
当年朔州初建之时,为了选好第一任太守,李利同样是大费脑筋,先后将治下所有善于治理州郡的能臣干吏全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却始终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太守人选。恰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李玄举荐弘农郡内的县令张既出任弘农太守,由此张既正式进入李利的视线。当他将张既召到身边稍加考校之后。当即拍板让张既出任朔州第一任太守,治理包括塞上河套在内的广博区域。上任朔州太守的第一年,张既就在年终政绩考核中高居凉州各郡之首。第二年仍是稳居第一。为此,李利对张既连续位居第一的政绩持怀疑态度;毕竟朔州是新建的郡县,除了朔州郡治所在的郡城之外,连像样的城池都没有几座,真正是一穷二白。最起码的基础设施都成了真空地带,遑论其它?更何况。在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农耕时代,绝对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的辛勤耕作才能养家糊口,发展速度极其缓慢。
于是,在司隶大战结束后,李利亲自带着家眷巡视并州、朔州和凉州等州郡,特意在朔州境内停留了半个月,走遍了大半个朔州,进行实地考察。事实证明,张既的政绩是经得起考验的,实打实的政绩,没有弄虚作假,没有一丝水份。
自那以后,张既这个名字便一直记在李利心里,每到半年和年终考核政绩时,他都会额外留意张既的政绩。无奈最近一年多以来,李利整天都沉浸在纷繁复杂的战事当中,一时间竟然忘了张既的存在,考虑州刺史人选时总是习惯性地将目光放在现任的各州刺史身上,从而忽略了张既拥有不输于任何一个刺史的治政才能。
因此,当李利决定提拔张既出任徐州刺史之后,他忽然意识到李挚送来的这卷竹简未免太及时了,其中定有猫腻。询问之下,李挚毫不隐瞒地道出实情,将贾诩和郭嘉二人给出卖了。因为这份书简便是贾诩飞鹰传信从长安大将军府调过来的,随后由郭嘉亲手交给李挚,委托他在适当的时候呈给李利。
不言而喻,贾诩和郭嘉在徐州刺史的人选同样是煞费心力,慎重考虑之下共同推举张既出任刺史。这倒是与李利的最终决定不谋而合。
至于坐镇徐州的主将人选问题,李利没有独断专行,而是与贾诩、郭嘉和陈宫三人反复商议过多次。其实李利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其人便是驻守河内郡的周瑜。并且李利已经想好了周瑜坐镇徐州之后的职务——江淮都督,总领徐州、豫州和扬州部分郡县的所有兵马,执掌三军,其帐下兵马接近三十万之众,俨然是名副其实的“淮南王”。
但是李利对此尚有一些疑虑。其一,周瑜素来与江东孙策交好,让他领兵驻守长江北岸各州郡,其最主要的对手便是江东孙策和荆州刘表,万一???????。其二,从目前局势上看,坐镇徐州的将领首要对手还是占据兖州、冀州和青州的曹操,而周瑜在之前邺城之战中曾败在曹操手上。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邺城大败并未远去,周瑜乃是戴罪之身,不久之前刚被罢免安南将军之职,此时若在无功升迁,未免过于儿戏。实难令人心服。
李利的这些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