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文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了,在马皇后主动站出来要负责这事的时候,朱允文就真的觉得马皇后这样的女子能做到这一步真的是不容易。他真的很佩服马皇后,朱允文也暗定决心。以后不管出了什么事,他朱允文还是会一直对马皇后好。
但是,朱允文还是不懂女人的心。马皇后为什么要这样做,朱允文也没有去想过。要是他仔细的去想一想,朱允文就会发现自己想的还是太幼稚了。
那一边在热火朝天的给朱允文准备婚礼,这边,朱允文自己则是在继续筹划着新政的具体条款。在早朝上面,朱允文也没有再提这个问题。他要等到自己将所有的新政条款都拟定出来后,他才会在早朝的时候公布给所有的大臣。
而且,这几天,大明的第一任内阁成员都悉数选拔出来了。现在,就等着朱允文亲自下达旨意正式的任命他们了。朱允文对于这件事他也一直在跟进,只要有时间他都回去亲自去参与选拔内阁成员的过程当中去。
本来选拔内阁成员的大臣是由黄子澄和徐辉祖,以及胡闰组成的,领头当然是朱允文了。不过,后面朱允文让徐辉祖去负责研究对蒙古人作战的战术后,齐泰就代替了徐辉祖的位置。
朱允文在早朝上明确说的是要在翰林院里面选人的,但是,后面朱允文又一想,只是在翰林院选的话可能会有局限。所以,朱允文就下令扩大选拔的范围。包括太学里面的一些仕子,都被朱允文列入了考察的对象。这样一来,选拔的范围就扩大了好几倍。
数量的扩大,导致选拔的时间就花的更多了。所以,到现在这最终的名单才确定下来。这名单上的内阁成员名单是经历了层层的筛选才确立的,这些人也都是很符合朱允文内心里对内阁官员的标准的。
看着自己案桌上的这一份内阁成员的名单,朱允心中在想自己又创造了一项历史。同时,朱允文又是在篡改历史。但是,要是内阁制在他朱允文手中获得成功的话,后世的人们还是会称赞他朱允文的。估计,那位真正创立了内阁制的朱棣早就被人们遗忘了。
这名单上的七个人中,有三个人来自翰林院,剩下四人都是出自于太学。这七个人无论是在翰林院还是在太学里面,都是能力极强的,并且十分年轻的人才。朱允文他们四人也是经过多方的考察,才将他们选出来的。
排在第一的是叫李林,他来自于翰林院,品级不高,只有六品。他祖上的人也是读书从仕的,所以,李林也是早早的考中了进士,进入了仕途。他既精通四书五经,又深知庶务。然后,他的思想也比较灵活,办事十分机警。因此,朱允文决定让他作为这第一届内阁的暂时的负责人。
第二名内阁成员叫做范瑾,他来自于太学,祖上也有过人考中进士,不过,在最近几年,他们家族以经商为主,仅仅只有他一人想通过太学进入仕途。这个范瑾同样也对四书五经十分精通,由于他家中常年经商,所以,耳濡目染的情况下,范瑾对于经商也是十分的了解。朱允文正是看中了他既精通传统的四书五经,又懂得如何经商的经济头脑。所以,才将他选入内阁。
第三名内阁成员叫做洪兴仁,他和李林一样,都是来自于翰林院。他的情况有点特殊,他并没有什么好的家庭背景。能够进入翰林院,完全是靠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所以,他的个人毅力和品质可能就是这七名内阁成员中最优秀的。朱允文相信,只要自己以后好好的培养一下这洪兴仁,他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排在第四的内阁成员名单上的是一个名叫陈威的人,他来自于翰林院。这个陈威同样是进士出身,他是翰林院里面这几年里表现十分突出的一位年轻官员。他的个人能力也极强,除了一些基本的传统知识,他对于政治的嗅觉性也很好。而且,他家里面有很多人是武将出身的,朱允文选他来也是有这一方面的考虑。
排列在第五位置上的是一名叫做陈浩的年轻官员,他是太学里面的人。这个陈浩的家里面的人和范瑾差不多,都是经商的。就只有他一人在太学里面读书,为了以后能够正式的进入大明的官场,进入仕途。这个陈浩的性格比较温和,做事比较细腻。个人能力虽然比不上前面几位,但是,也算是上佳之选了。
排在倒数第二位的内阁成员也是来自于太学的,他的名字叫做潘明。这个潘明的家中倒是有不少人进入了仕途,不过都是做的一些小官,没有什么名气。所以,这位潘明一直以来就立志要做一位大官,做一位好官。他的能力也是很不错的,在太学里面一众太学生里,也能排进前十。
倒数第一位的内阁成员是一位叫做吴英的太学生,他的个人家庭背景很一般。家中的父母都是做点小买卖,不过,他的家就在这应天府了。所以,也是一个他有别于其他几个人的不同点。这个吴英的才能都集中在他写的文章上,办事能力倒是一般。不过,朱允文就是看上了他的文章这一点。
这七名第一届内阁成员的名单都写在了一张纸上,对于这些人的介绍也写的很清楚,朱允文都能很清楚的看到。朱允文现在拿到这一份名单,下面就要马上来给他们任命具体的官职了。朱允文现在在首先要将内阁里面主要的几个职位划分出来,然后他才能根据这七人不同的个人特点给他们任命。
内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