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济沉默了半晌,才道:“老三,你也是做生意出身的,当知道我们郑家虽然号称首富,但这两年一直紧跟着元帅的军政大略,年年给军方做倒贴的生意,银根早就收紧,地皮、矿场、人力都多,工坊也大,但说到现钱,咱们现在是连前十都排不上!可以说我当的这个家,和你当的那个家是一样的。”
郑济所说的“我当的家”是郑家的生意,而郑渭当的家则是指天策政权的财政。
“更何况,”郑济继续道:“一个家族力量再大,也拗不过整个买卖圈。若是你天策府有钱粮入市平准粮价,那么咱家可以附尾而行,但要靠着郑家一己之力,想要平准粮价,那是做梦。”
郑渭道:“若再加上几个亲近的大家族呢?”
郑济道:“现在并不止是原本的粮商在做这笔生意,战前各处收紧,许多商贩都亏蚀了不少,丝路虽然开多了天竺一线,但并无法抵消萨曼动乱的影响,中原那边又担心因为削藩而引发大战,市面大部分的买卖都不景气,各种货物价格都在走低,眼下就中部的粮价忽然大火起来,所以生意人便都涌了进来,参到这一块来倒买倒卖,这里头不但有大商人,还有小商人,不但有境内的商人,还有滞留着的过境商队。我想其中牵涉到的大小商贩当以万计,众人堆沙便成山,这股力量已经成了势,已经不是几个大家族暗示表态就能挽回来的了。现在价格炒到这样,你以为很高了,其实还只是刚刚开始。现在的价位,在我看来,在秋收之前一个月,那才会是高峰呢。至于到时候会高到什么地步,我也说不准了。”
“现在还不高?”郑渭道:“若是再这么攀升上去,迟早连中产之家要买米都难了,价钱高到那个地步,这买卖还怎么做?”
郑济笑道:“别的东西,比如金玉古董,价格太高我可以不买,但饭总不能不吃。”
郑渭道:“你们这是吸血!”
郑济道:“人在生意场中,所谋不过一个利字。道义也是要的。但生意人不是依照道德准则行事啊,谁都得赚钱。也不是每个人都赚暴利,别看价格推得这么高,摊到千万人手里,出手价格比起购入价格也只是那么个价格差而已,而且这么多人都已经入市,要是粮价忽然降下来,不知道得有多少人破家呢!”
郑家之中,郑汉年纪较轻,见识较浅,也还有着一种青年人的耿直,他原来没有分管粮食买卖这一块,听到这里忍不住道:“二哥,这生意不能这样做啊!将粮价这样越推越高,迟早得崩啊!”
“是,这个每一个生意人也都知道。”郑济道:“等到秋收——不,不用等到秋收,那价格肯定要下来,但那不是还有几个月的生意好做么?这就如击鼓传花,就看这花最后落到谁手上。不过你放心,肯定不会是我们郑家。”
郑汉愕然了一下,又冷笑道:“肯定不会是我们郑家——只怕现在炒粮的每个生意人都这么想吧。”
郑济微笑着点头,郑渭道:“粮价随需求波动起伏,那是应有之义,但若是从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高峰上跌下来,影响的可不止是中部,我们整个国家都受不了的!”
郑济道:“这个大家也都知道,可谁让你不未雨绸缪。去年秋冬之际,在胜负未分之时,你为了诱引民间将各种物资往高昌运,一边设法抬高了那边的价钱,一边放松了这条渠道的管制,甚至一些不大合法的事情你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所以钱银才会都往那边涌。等到战争结束,那边粮价已高,而需求不减,无数商贩跑到了那里,总不能赔本回来啊,所以钱粮都在那边聚着,个个都要捞一把再走,这时候光靠一纸禁令已经没用了,而你又不能动用平准仓及时入市调节,将粮价拉回来,现在中部粮价高企,你也是有大功劳的。”
郑渭叹了口气,若是放在平时,郑渭早在粮价炒作之势起来之前就压下了,但这次他不是不未雨绸缪,而是力所不逮。这次北庭战争,回纥几乎是破国进行,契丹也是大耗国力,天策军以一敌二岂能没有代价?郑渭勉力当着这个家,实在是将家底都掏空了,在胜负未决之前甚至还动用了一些肯定会生后患的举措以支持北庭战争的继续。而大战既毕,胜利是胜利了,却正如一个人在体力过度透支之余便容易生病,肌体处处都是破绽,管得了心肺管不了脾肾,管得了脾肾管不了筋骨,那病不是从这里生,就是从那里出,总难以如身体健康、神完气足之时般照顾得面面俱到。
郑万达也叹了一口气,说:“所谓大兵之后,必有灾年,这灾年不止是在于天时,也牵涉到了人事。现在乱象既成,追究已无意义,还是想着怎么善后吧。”
郑汉道:“是啊,二哥,如果国家发生大动荡,现在炒粮的人,十有八九都得赔!”
郑济哈哈一笑,说:“大家也都不是傻子,但现在炒这买卖的人,不是一人两人,也不只是几个家族,而是不知多少大小商贩都在干。所谓罪不责众,大伙儿就是都看准了官家不会放任整个行情崩掉,所以都在等着呢。”
“等着什么?”郑汉问道。
郑济看了郑渭一眼,说:“等着官家来兜底啊!”
郑汉也留意到了二哥看三哥时的眼神,道:“兜底?三哥若是有能耐兜这底,就不用在这里犯愁了!”
郑济悠然道:“现在这形势,虽然不是某